澳门Macau并非妈阁:早期的西方人是如何给中国城市取名的?

2019-09-04 14:55:45 来源:东方网 作者:徐春伟 责任编辑:田苑 字号:T|T

  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妈阁是座城》。它讲述了一个女人在澳门做叠码仔谋生,与三个男人发生的爱恨纠葛故事。想必有读者听说过一个说法,澳门葡文名Macau源于“妈阁”的音译。那么,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早期西方人又是如何给中国城市(地区)取名的?这里面有没有规则呢?

标有葡文地名Macau的千元澳门币

  妈港和刺桐:名物误当地名

  元末明初,广东香山县的澳门半岛北部开始出现村落,起先称“蚝镜(境)澳”。澳门附近海域,明时以产蚝(牡蛎)而闻名;“澳”则指船只靠泊的地方。后来,文人们嫌弃“蚝(蠔)”字土,将“蠔”雅化为“濠”,继而出现了“濠镜澳”的雅称。澳门半岛有南台、北台(今日西望洋山和东望洋山),两山高耸相对如门,则是“门”的来历。这样,“澳门”逐渐成为这一地区最常见的称谓。迄今所见最早出现“澳门”地名的官方文件是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广东南海人庞尚鹏之奏稿《陈未议以保海隅万世治安疏》,疏云:“广州南有香山县,地当濒海,由雍麦至蚝镜澳,计一日之程,有山对峙如台,日南北台即澳门也。”

  澳门葡文名Macau,距离澳门一词读音相差甚远。有一种流传较广的说法,说是当年葡萄牙人登陆澳门,最早的地点是在澳门半岛西南部的妈阁庙(天妃庙)前。登陆后的葡萄牙人问当地人地名名称。当地人误以为是问这座庙的名字,便答道“妈阁”。葡人听到后,便以“妈阁”的读音,将其转写为Macau。

  这一说法真的站得住脚吗?“阁”是入声字,澳门是粤语区,粤语今音为[kok],尚有-k韵尾,何况是明代;而cau音节无-k入声韵尾。Macau是“妈阁”的音转,只是后人的臆断而已。认为Macau 是“马鲛(马角、马交)”的转写更是错得离谱,澳门马鲛石是在清代文献中才出现的;近年出来的Macau 是“泊口”(意为靠泊口岸)的说法则是错上加错。

澳门妈祖阁

  虽然澳门Macau不是“妈阁”的音转,但也与天妃有关,确实是一个以名物指代地名的现象。Macau(Macao)其实是Amagao(阿妈港)的缩写。由于时人将天妃(清朝升格为天后)称之为“阿妈”或“娘妈”的关系,澳门天妃庙附近的水域称之为“阿妈港(亚马港)”。郭棐《粤大记》的香山县图中,有濠镜澳的村子,右侧标有“番人房屋”的房屋图像,向右即“亚马港”。1952年,日本学者写的《长崎轶事》提到的澳门旧地名也是“妈港”。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