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壬辰战争如何影响了之后五个世纪东亚世界的走向?

2019-09-23 14:17:46 来源:东方网 作者:[加]塞缪尔·霍利 责任编辑:田苑 字号:T|T

朝鲜水师的主力战船“板屋船”

  明清易代

  虽然秀吉入侵朝鲜一无所获,征服中国的企图更是无从实现,但是战争却以太阁完全无法预见的形式加速了明朝的衰落。为了阻止秀吉的进军,明朝出兵朝鲜,其本已捉襟见肘的财政不得不为此额外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超出了其可以负担的极限,最终使其无力应付来自其他地方的威胁。据估计,明朝在1593—1595年第一次出兵朝鲜时花掉了一千万两(约合三十六万八千五百五十公斤)白银;第二次出兵又花掉了一千万两白银。根据另外一种估算,明朝共耗费了两千六百万两白银。如此巨额的财富流失,使战后的国库一贫如洗,严重削弱了明朝抵御内外敌人的能力,因为在16世纪后期,明军士兵要依靠粮饷度日,他们只在每月按时领饷的情况下才会作战。没有银子就等同于没有国防。

  明朝在战争初期无法为一支大军提供足够的补给,充分证明了其孱弱,情况因此进一步恶化。由于能够提供的兵力有限,明廷回应朝鲜求援的唯一方法,是从帝国的其他地区调集兵力,拆东墙补西墙。明朝军事力量的变动,对东北地区的影响最大。这里历来是需要重兵把守的多事之地,主要是因为一旦哪个地区的防守有所疏忽,它很可能遭到女真人的劫掠。在16世纪的最后十年里,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他拥兵自重,对明朝构成威胁。

  明朝意识到努尔哈赤的威胁越来越大,但是由于明军深陷朝鲜,无法抽身,因此除了安抚,别无他法。努尔哈赤安静了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巩固自身的地位和实力,明廷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发生却毫无作为,它知道将发生什么,但是没有足够的资源去阻止。

  1616年,该来的还是来了。努尔哈赤起兵反叛,建立后金。然后他开始扩张自己的领土,派军队占领明朝边城,迫使朝廷不得不做出回应。1619年,明廷倾尽全力集结起一支九万人的军队,在复出的经略杨镐的率领下出征东北,希望能够一举击败努尔哈赤,重新控制这片土地。明朝同样希望属国朝鲜派军支援。汉城派出了一万人,不过有所保留,因为它很清楚现在的明朝已经式微,未必能取胜。因此,受命统兵的两位将军(其中一位是在与日本人的战斗中表现不俗的金应瑞)接到命令,战斗开始后尽量后退,如果战事不利可以投降。实际上,他们确实是这么做的。对明朝而言,1619年4月的萨尔浒之战是一场噩梦。

  当朝鲜人按照汉城的指令拖延进军时,努尔哈赤的骑兵集中兵力接连挫败了明军的四路攻势,四万六千名明军士兵和包括“大刀”刘在内的两名总兵官殒命。第三名总兵虽然在第一次的屠杀中侥幸生还,但是在随后的交战中丧命。第四位总兵李如柏被言官弹劾,自杀身亡(他在1593年参加过壬辰战争,在兄长李如松的麾下服役)。经略杨镐被朝廷追究战败之责,系狱九年后问斩。

  随着明朝的衰落,宣祖之子、1608年即位为王的光海君和东人分裂出来的北人中的大北党,一改朝鲜此前奉行的亲明政策,在衰落的明朝和崛起的后金之间保持平衡。光海君的努力最后成了一场空。1623年,长期失势的西人利用这个议题废黜光海君,拥立其侄子为王,重回亲明路线,史称“仁祖反正”。除了西人自身的政治动机,仁祖反正能够成功,也是因为朝鲜人仍然对明朝忠心耿耿。许多大臣真挚地认为,明朝有恩于朝鲜,因为其在与日本的战争中提供了大量援助。不幸的是,这也为努尔哈赤的继承人皇太极提供了征讨半岛的口实。女真人的第一次出征发生在1627年,1636年再度出兵,因为朝鲜人仍在反抗。当仁祖最终投降后,后金军队回师东北,命令朝鲜人在汉江边为他们立下功德碑,碑的一面用满文,另一面用汉文写道:“天降霜露,载肃载育。惟帝则之,并布威德。”为了表示诚意,朝鲜人不得不送两名王子入后金朝廷为质,定期朝贡,为接下来的征明提供军队,当时这场战争已经基本结束。

  行将灭亡的明朝最后孤注一掷,向日本求援。1649年,南明鲁王政权派张遴白为正使,阮美为副使,前往长崎,带着普陀藏经作为礼物,向日本借兵。这个任务最后失败了。长崎的大名对佛经很感兴趣,提出以大笔银子购买。不过,他拒绝承认明使是上国的使臣,对提供军事援助之事丝毫不感兴趣。在港口郁闷地待了一周后,明使得出结论,不应该像商人一样将朝廷贵重之物卖掉。于是,他们登上船,带着无价之宝返回中国。佛经完璧归赵,南明最终灭亡。

  明清易代并没有此前的王朝兴替那么惨烈,它甚至被称为“整个中国历史上破坏性最小的王朝更替”。其原因在于明末时北京周围形成了权力真空,满人只需要进来填补即可。不仅如此,掌握权力以后,满人几乎保持原状,因为他们钦佩明朝的风物,无意改变(除了要求穿着满人的服饰和剃发)。实际上,满人自称是伟大传统的捍卫者,而虚弱的明王朝已经无力为其提供保护。除了清初的剃发令,清朝统治下的汉人并没有被描述成“在异族统治下过着悲惨的生活”。

  不过,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反清复明”仍然偶尔被提及,而朝鲜人则继续激动地谈论着明朝与自己患难与共的兄弟情谊,他们因为明朝在壬辰战争中提供的帮助而对其感恩戴德,觉得欠下了永世难以还清的债。1865年,一名朝鲜学者写道:“我们的神宗皇帝为了赶走邪恶的侵略者,召集帝国军队,耗尽帝国的资源,收复我国三千里江山。皇帝陛下不吝惜一草一发……自那时起,人们从未忘记要偿还这笔债……即使沧海变桑田,这项义务也永远不会被忘记。”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