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兆华:戏剧变革的“绝对信号”

2018-07-25 14:05:04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田小介 字号:T|T

  的确,林兆华在舞台上似乎永远都不走寻常路。上世纪九十年代,他成立了国内第一个独立戏剧团体“林兆华戏剧工作室”。从六十多岁到七十多岁,他仍旧像一个年轻导演那样充满激情。他与剧作家过士行合作《鸟人》《棋人》《鱼人》《厕所》《活着还是死去》等一系列作品,被视为对中国当代社会发出最深切反省的导演,引起国内外文化界的关注。在这一时期,他还有《三姊妹·等待戈多》《建筑师》《赵氏孤儿》《樱桃园》等经典之作,无论在观念还是意识方面都深刻影响着国内戏剧创作的发展。2013年,林兆华执导的摇滚版《大将军寇流兰》应邀去爱丁堡戏剧节演出,这一年他77岁。

  将近40年,林兆华的艺术探索从未停歇,他一戏一格的追求,对年青一代戏剧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0年,七十多岁的“大导”又做了一件“大事”,举办了国内第一个由民营戏剧团体举办的戏剧邀请展——“林兆华国际戏剧邀请展”。他亲自看戏、选戏,把国外的优秀剧目引进国内,“我就想让大家看看好戏长什么样!”邀请展前期全部是他自掏腰包赔钱赚吆喝,一年就赔了一百多万元,只能靠演别的戏来“补窟窿”,后期虽然有机构合作,依然因为严肃戏剧赚钱太难而难以为继。但也正是这个戏剧邀请展在国内开潮流之先,促使越来越多的国际优秀戏剧来到国内,让国内与国际的戏剧“时差”变得越来越短,国内观众也能看到最新鲜的国际作品。

  今年年初,由他执导的新版《三姊妹·等待戈多》再度上演,合作对象变成了“小鲜肉”张若昀。对于张若昀的表现,老爷子非常满意,“你别说,‘小鲜肉’还挺好的,创作的时候很严肃,排练也很认真。”

  “现在艺术创作越来越自由了,艺术家创作不出来好的作品就是他自己的问题了。”一番对往事的回忆之后,谈到今天的戏剧创作,林兆华颇有遗憾,他也提醒年轻的创作者们,“艺术创作理论是次要的,艺术家创作本身就是理论的建设,按照别人的理论是排不出自己的作品的。”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