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者鹤间和幸:秦始皇之死与遗嘱的真相

2019-09-12 14:26:02 来源:东方网 作者:[日]鹤间和幸 责任编辑:田苑 字号:T|T

  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在最后一次巡行途中去世。《史记》记载死亡的日子是“七月丙寅”。根据《史记》的记载,在前一年即秦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就出现了预兆。从行星的异常变化、陨石坠落开始,各种不祥的预言都与秦始皇的死有关。但是,正如后文详述的那样,行星的异常变化实际上发生在秦始皇死亡当年,而不是前一年。如此看来,司马迁实际上把秦始皇三十六年当成诱发,将所有的事情都一股脑儿地归到了这一年。事实上此前秦始皇连一场大病都没有得过,根本不可能从一年前就预测到他的死亡。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司马迁为什么会这样记载,现实中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年。

  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秦始皇出发开始了第五次巡行。这次路线与第二次巡行的方向相反,虽然秦始皇在途中意外身亡,但是这次巡行却是五次巡行中行程最远、历时最长、最为壮观的一次。司马迁把这次巡行描写成秦始皇为了打破死亡预兆而采取的行动,但事实上,这次巡行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史记》记载,秦始皇临死前给长子扶苏的遗诏被赵高销毁了,在他死后,赵高伪造了两份遗诏,这对秦始皇死后的政治形势产生了决定性影响。但近年出土的史料动摇了上述史观。根据这些史料,秦始皇立的后嗣不是扶苏而是幼子胡亥。下面我们按照时间顺序来重新梳理从秦始皇死亡到举行葬礼的经过,以探求事实的真相。

  最后的巡行

  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癸丑日,秦始皇出发,开始了最后的巡行。周家山三十号秦墓出土了这一年的历谱(日历),根据这一历谱,癸丑日为十月三日。这次巡行距第四次巡行已经过去了五年。这期间,秦始皇发动了对匈奴和百越的战争,为巩固战时体制修建了长城和军事道路直道,还下令焚书坑儒。当时的形势与刚统一时不同,政局一直不稳,秦始皇无法离开都城咸阳,但现在事情终于告一段落,可以重新开始巡行了。

  但是据《史记》记载,出发前一年即秦始皇三十六年,连续发生了不吉事件。首先是荧惑(火星)停留在东方心宿(天蝎座天区内)的位置上。红红的明亮的荧惑是能招来灾害、战乱的星。位于天蝎座心脏部位的阿尔法星是红色巨星的一等星,古代中国认为它位于青龙的心脏,是不吉利的星。当时它停留在红色荧惑附近。火星向东顺时针运行,稍作停留后,又向西逆时针运行,不久再向东顺时针运行。

  中国古代把太阳一年运行的轨道即黄道分为二十八星宿,作为观测太阳、月亮、五星(行星a)运动的坐标轴。东方天空有七宿,其中六个连起来的星像青龙一样浮在夜空中。龙的角为角宿,首为亢宿,胸为氐宿,腹为房宿,心脏为心宿,尾巴为尾宿。1987年西安交通大学校园内发现了一座西汉壁画墓,是一个官吏的小型墓。其中绘有一幅两千年前的色彩鲜艳的天文图,可以作为很好的参考。红色的太阳和银白色的月亮相对,太阳中有一只黑乌,月亮中有一只蟾蜍。在太阳和月亮之间有绿色、淡紫色交叠的祥云,像波浪一样,十几只仙鹤交错飞舞。沿着黄道上的两个圆圈上绘着二十八星宿图案。青龙(东)、白虎(西)、朱雀(南)、玄武(北)的四神形象隐藏在各自方向的星宿中。其他星座都是银白色的,只有青龙的心宿被涂成了红色,它也被称作“大火”。

二十八宿东方七宿的青龙心宿

  另一个不吉利的预兆是落在东郡的陨石,石头上刻着“始皇帝死而地分”的不祥预言。对皇帝本来不能用“死”这个字,而应该说“崩”(自然山岳崩塌的意思)。“地分”应当是指陨石撞击大地后导致大地开裂,隐喻领土分裂。东郡是祭祀军神蚩尤的地方,传说蚩尤和黄帝在这里交战,被黄帝打败。秦始皇派御史到东郡搜查,御史由于没有抓到犯人,就将附近的居民全部处死,并将陨石灼烧熔化。后来朝廷派的使者回京时,一个人手拿着秦始皇第二次巡行时沉入河水的玉璧出现在道上,说“今年祖龙死”,这又是一个不祥的预言。祖龙的“祖”指始祖,龙代表君主,所以祖龙指的就是秦始皇。据说秦始皇为了消除不安的心情,让博士作《仙真人诗》,令乐人演唱。他进行占卜,卦辞说“游徙吉”,即巡行和徙民是吉利的,于是秦始皇在年初十月出发巡行。在新年伊始,只有让不祥的预言落空,他才能感到安心吧。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