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饮食小康指数:七成人认为食品安全状况有好转

2016-01-22 17:05:29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鄂璠 责任编辑:王一 字号:T|T

  2015年第一季度,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收到了176起全国食源性疾病暴发(包括食物中毒)监测报告,这些事件中共有2065人患病,其中11人死亡;这些事件中有97起由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行为引发,患病1533人,其中死亡1人;79起为非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行为引发,患病532人,其中死亡10人。

  对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无疑能够让防治工作有更强的针对性,不过张英男也表示,这项工作还处于不断地推动和完善的过程中。

  那么,对于公众而言,如何才能躲避开食源性疾病对自身健康乃至安全的“侵袭”?张英男也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在他看来,最重要的是增强预防意识。这点其实也是从WHO到我国卫生部门、食品监管部门等都一直在强调的。预防的方法主要包括五条:一要保持清洁,包括个人的清洁和食品场所的清洁;二要生熟分开,包括食物本身和设备器皿;三要做熟,包括生食的彻底做熟和熟食的再加热;四要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包括熟食应当及时冷藏、熟食食用前达到60度以上、冷冻食物尽量在冷藏室化冻;五要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

  你能找到靠谱的食物吗?

  在“史上最严”的新《食品安全法》施行后,公众普遍认为食品安全状况在向好的方向转变,但不可否认的是,食品安全治理仍然“前路漫漫”。“2016中国饮食小康指数”调查显示,仍有一些食品让中国公众吃起来“不放心”,其中排在前十位的食品依次是:熟肉制品、食用植物油、鲜肉、食用动物油、酱腌菜、乳制品、水产品、膨化及油炸食品、蔬菜、水果。同样,还有一些食品安全问题让公众感到“担忧”,其中排在前五位的问题依次是:食品中违规使用添加剂(如防腐剂、色素),病死牲畜肉,肉中兽药残留超标,果蔬中农药残留超标,添加有毒有害物质(如三聚氰胺、孔雀石绿)。

  因此,在当下的环境和条件下,如何才能“寻找”到最靠谱的食物,成为了一些食品安全领域专家、学者、关注者研究、探索的方向。

  邢东田多年关注我国食品安全的动向,尽管已经退休两年,但他仍担任着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安全课题组负责人的职务。在他看来,从专业角度而言,两种人在评定食品(包括农产品)是否安全方面最有权威,第一种是生态学家,他们可以从生态环境的立场出发去审视农产品的生产过程;第二种是医学家,他们可以从人类身体健康的角度去审视农产品的质量。但即便是对于这两类权威说出的话,也不能盲目服从,食物的重要性决定了人们应该把选择权与决定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些年来,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曝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为自己的健康“做主”,去“寻找”靠谱的食物。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