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长来访七十余年 当年的真相直指当下

2021-05-07 12:25:42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黄哲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犯罪

  善良、合理也能“杀人”

  二战初期,阿加莎·克里斯蒂写下了开放密室犯罪的奠基之作《阳光下的罪恶》。利益的诱惑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哪怕把犯罪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也在所不惜——这是出身优渥、屡遭变故,却始终不改精英本色的侦探小说女王对环境和人性的反思。而到了胜利曙光初露的1944年底,身为左派意见领袖的普莱斯特利将其多年的所观所思,写成社会派悬疑经典《探长来访》,堪称《阳光下的罪恶》的镜像之作:所有人的所作所为都合乎本分、体面风光,最终却酿出大祸。某种意义上,它倒是和大洋彼岸的另一座英语文学巅峰《教父》殊途同归:别看都是坏蛋,做的都是见不得人的事,却让人恨不起来,因为与环境太和谐了。

  《探长来访》虽然被归为社会派悬疑的代表作,却从来就不是部推理作品:一开始就点明案件是自杀,最后也没有推翻;冲突双方甚至没有激烈的交锋,正方连一点儿弯路都没走,情节推进如热刀子切黄油般顺滑。2015年BBC电视电影版更过分:干脆让原著中从未登场的受害者,以每个角色回忆的形式出现,把“剧本杀”的时间线和线索全变成明牌。

  即便如此,“探长”还是把实质上担任陪审团的观众,在一个多小时内都牢牢钉在椅子上:我的审判对象有奸恶之徒吗?不,他们有的单纯善良、同情心爆棚,有的不近人情、却也因基于自己的守护而不乏可敬。总之,每一个人也许不讨喜、有的甚至很不讨喜,但他们中的每一个都不缺少善意和正义感。

  那他们每个人的所作所为有十恶不赦的吗?不,虽然一开始就说了,这起不可逆转的大祸他们每个都有份。但整个看下来,他们有的是基于正常人的小脾气,有的基于职责或原则;唯一可以在法律意义上入罪的,还可以算是好心办了坏事。总之,每一个人的所作所为都称得上合情合理,或者最起码是正常的。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