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颠覆”了《国之语音》?韩文创制与使用的历史真相

2019-09-16 14:18:43 来源:东方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田苑 字号:T|T

  炽热的七月下旬,一部聚集了宋康昊﹑朴海日等忠武路影帝级演员的古装大片《国之语音》在韩国甫一上映,就遭到韩国各界的一致批判。部分暴怒的韩国网友及宗教团体甚至发起了抵制该片的活动,最终电影票房落得个不到100万观影人次的惨淡结局(电影损益点在350万观影人次)。韩国民众不买帐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影帝们的演技,而是该电影的叙述颠覆了一般韩国人的认知,将教课书反复叨念的“世宗大王创制韩文字符”的观点改拍为“世宗是在僧人信眉(俗名:金守省,1403-1480)的帮助下创制韩文字符,信眉才是韩文字符创制者”,再加上素与佛教不对盘的其他宗教团体的推波助澜,该电影票房遭遇滑铁卢也是意料之中了。

韩影《国之语音》海报

  韩文字符的创制与争议

  那么韩文字符的创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从电影《国之语音》的片名来源就可以窥知大概。《国之语音》的片名来自朝鲜世宗颁布的《训民正音》的序文,序文如下:

  国之语音,异乎中国,与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终不得伸其情者,多矣。予为此悯然,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习,便于日用耳。

  序文里说得很明白,朝鲜半岛的语音与中国大陆不同,与文字无法流通。为了让一般平民百姓可以表达自己的意思,所以世宗才创制二十八个字符,以方便老百姓们的日用。

解例本《训民正音》,韩国涧松美术馆藏书

  《朝鲜王朝实录》中也有类似的记录:

  是月,上亲制谚文二十八字,其字倣古篆,分为初中终声,合之然后乃成字,凡干文字及本国俚语,皆可得而书,字虽简要,转换无穷,是谓《训民正音》。(《朝鲜世宗实录》卷102,世宗二十五年十二月三十日条)也就是说,韩文字符,即谚文创制是在1443年十二月,创制时在字形上模仿了古篆字,可以方便地标记朝鲜的语音。虽然以上两条史料都说是世宗亲自创制谚文,但从常理来说,他应该是该项目的主导者兼拨款人,高度参与了谚文的创制,但谚文的创制不太可能只是他一人之力的产物。根据当时学者成俔(1439-1504)的记载:

  世宗设谚文厅,命申高灵﹑成三问等制谚文。初终声八字﹑初声八字﹑中声十二字,其字体依梵字为之。本国及诸国语音文字所不能记者,悉通无碍。洪武正韵诸字,亦皆以谚文书之。(《慵斋丛话》)

  即谚文的创制应是世宗与申叔舟等谚文厅学者们合作下的产物,但成俔认为谚文模仿的是梵字而非古篆。成的生活年代与谚文创制年代相差无几,他的认识可以说可以代表相当一部分时人的看法,再加上如《福泉庵事迹记》(佛寺私家藏品,笔者未能阅读)部分佛寺相关文献里说是福泉庵主持信眉向当时正在创制谚文宫廷学者们说明了梵文字音等,这就为延伸出信眉创制谚文说提供了一些叙述上的史料来源。

  究竟谚文是模仿古篆还是梵文?至今仍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但从《实录》来看,就算谚文创制时参考了梵文,但也不太可能来自于信眉。尽管信眉与世宗之子如首阳大君(后来的世祖)﹑安平大君等王室成员交往密切,并得到世宗的信任与宠爱,但这都是1446年后的事情。根据世宗长子文宗亲述的“大行王自丙寅年(1446)始知信眉名”之语可见,在谚文颁布的1443年之前,世宗并不认识信眉,更不要说从信眉处得到创制谚文的帮助了。所以说,电影将信眉打造成谚文创制者,只是基于部分可能性上的文艺想象,但极大可能并不符合事实。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