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团圆:在1960年办一张港澳通行证有多难?

2019-08-27 10:37:13 来源:东方网 作者:云从龙 责任编辑:田苑 字号:T|T

  二

  熊细仔原名李孟贤,祖籍广东省开平县湖潭乡。1938年5月18日,出生于香港深水埗元洲街62号三楼一个小职员之家。父亲叫李克定,是深水埗邮电局的一名资深邮差。母亲叫陈开,家庭主妇。李家信奉天主教,按照教规,在几个孩子出生后,李克定夫妇在教友中结识了梁芷卿夫妇,作为孩子们的“代父代母”。

  除了李孟贤之外,李克定夫妇还有四个孩子,分别为:长子李仲贤,出生于1930年;次子李超贤,出生于1932年;三子李季贤,出生于1935年,早夭;小女李月铃,出生于1940年。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熊细仔一家过着平静而富足的生活,这段经历,在熊细仔脑海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也是他二十多年人生中唯一看起来堪称美好的记忆。1942年,香港沦陷,经济急速下滑,中下层民众生活困顿不堪,熊细仔一家,也由此生变,终致骨肉分离。1943年,父亲李克定因病下世,孤儿寡母顿时失去了唯一的经济来源。母亲陈开苦苦周旋,仍无法抚养五个孩子。迫不得已,只好在亲戚的介绍下将长子谢仲贤送到京都酒店当学徒。不久,又将次子李超贤送进长沙湾孤儿院,希望能周全孩子一条性命。送走次子后,陈开整日痛哭,向人诉说:“在家饿死,不如送给别人吧。”

  即便这样,生活仍极度艰难。到了1944年初,家里能当的东西已全被当光,母子三人,每天只能吃一顿饭,没有床,晚上就睡在地板上。该年五月,陈开认识了来自广东河源的两个妇人,她们说可以将两个孩子寄养在自己家里,这样能避免他们饿死。陈开活子心切,轻信了妇人的话,便将李孟贤和李月铃兄妹二人交给了她们。没有想到,这两个妇人真实的身份是人口贩子。李氏兄妹被两个妇人坐着火车带到河源。在这里,兄妹二人分别被人买走。时年,李孟贤八岁,李月铃六岁。

  李月铃被何人买走,至今都不得而知。李孟贤被卖到了广东连平县上坪乡小水村一个叫熊成康的人家。从此,李孟贤有了另外一个名字:熊细仔。熊成康缘何要买一个孩子?可能是因为发妻亡故、尚未生子的缘故。翌年,熊成康迎娶了一房继室,不久,便生产下一个儿子。熊细仔一下子成了家里的“多余人”,由养子变成了长工。不仅失了学,还要为谢家干各种农活,如放牛、割草、下田等等,吃不饱、穿不暖、生病无人理成了常态。稍有怠慢,就会遭到熊成康的暴打。这些经历,成了熊细仔成年之后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1949年,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共产党定鼎天下。熊成康家也在土改和历次运动中走向了破落。这时候,一些同情熊细仔的村民劝说他与养父脱离关系,自立门户。1953年,熊细仔鼓起勇气,提出与熊成康脱离父子关系,熊成康答应了,但并没有分给熊细仔任何财产。这时,同村的谢潮茂正好要去全南县大吉山钨矿找工作,熊细仔便跟着他去了大吉山,希望也能在此找一份工作谋生。但当时熊细仔只有15岁,年龄太小,隶属重工业部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中南分局管辖的大吉山钨矿厂,不接收未满法定劳动年龄的童工。眼看就要穷途末路,无功而返,一个在矿厂工作多年名叫熊金恩的同乡听说了熊细仔的情况,十分同情他的遭遇,便和妻子许来清商议,将他收留了下来。平日里,熊细仔称谢金恩夫妇为“干爹干妈”,一家人相处的很好。

  熊金恩夫妇心底善良,不仅为熊细仔提供了一个栖身之所,还供他在钨矿子弟学校读了两年书。这两年中,熊细仔又一次点燃了生活的希望,他刻苦学习,努力上进,1956年6月,成功考取了钨矿厂电工学徒资格,被分配在大吉山动力厂。11月,到八里半技校学习电工理论,至1957年3月底学满结业。1957年4月至9月在大吉山分造厂实习,10月又调去湖南省湘西矿实习。1958年2月再次调到江西电机厂(在南昌市)实习,当年8月底,实习期满,分配至大吉山钨矿新选厂碎矿车间,享受三级工资待遇,同时还分配到一间单人宿舍,位于选厂新建宿舍25号楼上。

  大吉山钨矿位于江西省全南县南岭九连山脉中部,最早的开采历史可追溯到1918年。194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15兵团48军143师429团克复大吉山,钨矿为临时军管会接收。1950-1952年,通过接管、没收、赎买等方式,大吉山钨矿回到人民政府手中,生产秩序得以回复。1952年2月,矿区有工人2118人,其中民工1398人,年产钨砂346.55吨。1953年,“一五”计划实施,大吉山钨矿被确定为全国“一五”期间新建和扩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并得到苏联专家的援助。1953-1955年,苏联专家多次来矿考察,指导新选厂设计方案。1954年6月2日,国家计划委员会第5401049号文批准大吉山钨矿扩建设计计划任务书,1956年2月1日,国家建设委员会第5604148号文批准大吉山钨矿初步设计概算。5月,新选厂破土动工,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1958年10月1日,新选厂建成并试生产。是年,为满足苏联设计工程投产需要,钨矿厂新招职工1228人,其中840人来自农村,388人来自矿区家属。熊细仔便是在这一背景下进入选矿厂,成了一名钨矿工人。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