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寻怡园记:菊花开到故园不?

2019-08-25 14:15:15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王道 责任编辑:相遇 字号:T|T

王道

  苏州有个怡园。厦门也有个怡园。苏州的怡园取自《论语》的“兄弟怡怡”,以及怡人怡己。厦门的怡园则更具“象形字”意味,“心念台湾”。这两座隔着大路隔着大海的园林应该说基本没有什么联系,但两处园林所处的时代和内在意境还是有一些小小的联系……因为阅读连雅堂先生的诗文,促使我去寻找这个远在鼓浪屿上并不知名的小园林。此时,距离鼓浪屿被世界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刚好过去一年。

  连雅堂是台湾著名政治人物连战的祖父,是《台湾通史》的著作人。我读到连雅堂与厦门怡园的故事是从光绪二十六年开始的。那一年,连雅堂二十五岁……

  连战祖父的出生地、成亲地,已被夷为平地

  林鹤年放不下台湾,把宅邸命名为“怡园”

  台湾作家林文月写外祖父连雅堂的故事是从台南的兵马营开始的。那里现在是一幢近代建筑。红砖(我一直怀疑这种红砖建筑类似于厦门的烟炙砖,即有着紫黑纹路的红砖,据说台湾很多红砖建筑源于福建风格),白柱,屋顶中间微微隆起,两翼向外对称伸展。那是建于1912年的台南地方法院,是日据时期的遗留建筑。

  在这一片热闹的街区里,有碑林、孔庙、武德殿、学校、商场等。这幢建筑旧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末时期的大人物——郑成功。据说这片地方就是平延郡王郑成功的骑兵部属所驻军之处。这里,也正是连雅堂的故里和出生地。从明末到晚清,连家七代人在此创业和生活,直到雅堂的到来。

  连家的宅院本身就是一处园林,其中一株莲雾树就有百岁之寿。连得政喜欢园林艺术,常常带着七八岁的儿子允斌(连雅堂乳名)游览台南的名园,如“陈氏园”“梦蝶园”。小小的允斌偶尔从大人口中听到“苏州”二字,便心领神会似的发愿说,将来一定要去游览苏州,游览苏州的园林。

  连得政乐意经营他的园林,还收购了附近的“吴氏园”,使得园地再扩大五亩地。园中有杂树莳花,泉石流溪,并加构亭台馆舍,其中一馆取名“宜秋馆”。连雅堂成人之后,在这里迎娶了他的新娘沈筱云。

  到了光绪二十六年,日本官方一纸令下,以收购名义将此地改造。其命运先是被夷为平地,然后慢慢建造了执法机关。一处承载着七代人记忆的温馨宅园从此在台湾被抹去了,“七房族人四处星散,七代家世不复团聚,儿时的欢愁亦随之烟消雾散了(林文月《青山青史——连雅堂传》)”。

  如此可知连雅堂的当时心情心境如何。连雅堂由此避走台岛,做了一次长途旅行。光绪二十六年八月,连雅堂回到故乡福建,去福州参加了经济科的乡试。但林文月笔下的连雅堂是自知难以中举,而出来调养身心的。要知道常常参与办报和写时论的连雅堂笔下毫无顾忌,更时有新风泄出,因此考官在他的卷子上批语“荒唐”也就不奇怪了。

  从福州结束科考后,连雅堂受邀到了厦门,成为《鹭江报》笔政。到厦门怎么可能不去鼓浪屿?巧合的是,此地刚刚被清政府辟为租界,各国领事馆在此驻扎,从而为今天的旅游增加了更多的历史故事和建筑风景。

  那时岛上有一座清雅的私家小园,名曰“怡园”。与连家小园类似的是,传说此园有一口鹿泉古井,是郑成功当年在此拔剑砍石而成。

  怡园主人林鹤年,科考中举,入仕为官,最具有影响的事业就是渡台承办茶厘船捐。后又参与“商办抚垦拓地”,“购西洋机器以兴水利,创办金矿、樟脑”。林鹤年在台湾志气满满,希望能够发展台湾的经济、文化。闲暇之余,他常与当地士绅吟诗酬唱,因其人诗词优秀,被人称为“诗中八贤”之一。

  甲午战争时期,林鹤年因积极参与海防,升职道员,并加按察使衔。后因形势突变,林鹤年自觉台湾非久留之地,于是携家眷内渡厦门。虽然人已经回到大陆,但心里到底还是念着台湾。

  台湾就像是母体身上一块肉,被迫割让给日本。林鹤年自知恐再也不能回到台湾,但放不下的心结却更为浓烈。他在鼓浪屿买下洋商的宅邸精心营造小园,特取名“怡园”。

  光绪二十七年(1901),林鹤年卒,年五十五。其第四子林辂存继承家业,成为怡园的主人。根据林文月的记述,在林鹤年去世的前一年(光绪二十六年),连雅堂来到怡园。我发现林鹤年的诗集名为《福雅堂诗钞》,不知这二位“雅堂”先生是否曾见面畅谈复杂时局?

  连雅堂在林辂存的带领下游览怡园,并看到了那口鹿泉。据说当年郑成功手下士兵寻水源不得,即将放弃,郑成功愤然挥剑砍地,意外获得甘甜的泉水。虽属传说,倒也间接显示出了郑成功执著而慨然的性格。连雅堂由此一定会想到海峡对岸的那座与郑成功有关的兵马营。

  “西风落木鹭门秋,漂泊人如不系舟。家国事多难稳卧,英雄气壮岂长愁?霸才无主伤王粲,奇相伊人识马周。潦倒且倾村店酒,菊花开到故园不?”连雅堂在岛屿上赋诗多首,感怀秋季、人生,似乎也在缅怀着昔日在兵马营的温馨时光。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