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下江南 是为了吃喝玩乐吗

2018-02-18 13:17:49 来源:光明网 作者:刘勃 责任编辑:黄伟佳 字号:T|T

  于是,短短几十年间,“西南巴山老林,开辟大半”“跬步皆山,数十年前尽是老林,近已开空”“虽深山密菁,有土之处,皆开垦无余”“向之蔚然森秀者,今已见其濯濯矣”……类似记录,密密麻麻地出现在各种地方志之中。

  粮食增加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伴随水土流失。黄河下游水患的特点,本来就是淤积导致决口,决口又加快淤积的恶性循环。水中泥沙含量暴增,防洪的难度也随之增加。好在,和其他诸多问题一样,从积弊到彻底爆发不可收拾还需要一段时间。河道淤废不堪、水患频发,要到嘉庆、道光年间才真正出现。而天崩地裂般的黄河最后一次大改道,则要到咸丰五年。

  史料记载,乾隆下江南期间,对治河作了许多指示。但从治理效果来看,如此深度地介入河工,会不会打击治河大臣的主观能动性?实际上,乾隆自己也对河道总督连常识问题也要早请示晚汇报的作风表示不满,曾批示他们应该根据即时动态予以策略调整。

  但是,在技术和体制的限制下,治水工程并没有什么大的进展。为此,朝廷还必须拿出“金山银山”往里填。而这些财政拨款,真正能用到工程上的,有1/10就算不错了。河道的官员倒是成为肥缺,甚至于当时一个个官员贪污腐化、生活奢靡,人们干脆称之为“河务习气”。

  从这一点来看,乾隆对河工高度重视,还是有正面意义的。毕竟,有皇帝这样亲自盯着,官员故意放任河堤决口等朝廷追加救灾款好借机发财的事,总归不那么容易发生。

   耗费不少白银,“我错了”

  《红楼梦》里有一段文字: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

  曹雪芹的这段描述,据说讲的是康熙下江南。一般认为,康熙比较节俭,乾隆的开销则要高出几个数量级。乾隆六次下江南究竟耗费多少白银,无法精确统计。从京城到杭州,往返水陆路约2900公里。要造精美龙舟,要修整道路,沿途还陆续兴建行宫30多处。这个成本是明的。各个地方的官员还要组织民众,带领大家演练迎送仪式。这个开支,就不在账里了。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