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龙2”号总设计师吴刚的极地情缘

2018-08-23 15:53:0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李璐璐 责任编辑:田小介 字号:T|T

  2015年2月1日,“雪龙”号驶入普里兹湾海域,极地科考项目中的大洋作业全面展开,全部科考人员不分日夜、全力以赴投入到这宝贵的20多天中——在这片海湾周围的几十个不同站位点完成3000米水体取样、湍流测量、生物拖网以及地球物理调查等项目。吴刚加入了温盐深仪(一种用于探测海水温度、盐度、深度等信息的探测仪器,简称CTD)科考小组,负责释放和回收采水瓶。

  这任务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是不一般的难。小组成员打开舷侧门,启动机械臂将带有24个采水瓶的采水器慢慢沉入水中,每隔一段深度,采水瓶的瓶盖便自动打开,采集海水,直到3000米水深。采水完成后,小组成员们再将采水瓶拎出水面、移至舱内,整个过程需要2至3小时。

  在采水过程中,舱室的门一直敞开着,吴刚和小组成员们在零下15摄氏度的环境中吹着冷风,冻得瑟瑟发抖。当采水瓶浮出海面时,他们又使劲拽稳摇晃的采水器,把它拎上甲板。注满海水的采水瓶重达几百公斤,他们得先把它安置在拖车上,然后再拖进室内。搬运时间稍长,采回来的水很可能被冻坏,影响到后续的科学研究。

  怎么改进呢?吴刚告诉记者,他在设计“雪龙2”号时,把舷侧的门分成上下两部分,可以只打开上边的门让机械臂进出。他又设计了机械臂一站式连贯动作——在采水瓶即将浮出海面时,机械臂从空中伸到海面,将采水瓶从海水中直接拉进舱内,省却了人工搬运。“这样可以保障采回来的水不结冰,也可以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人在晃动的甲板上搬运重物很危险。”吴刚说。

  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雪龙”号靠近了南极,时不时可以看到大块浮冰。2月17日一大早,波浪拍击船体的声音惊醒了吴刚,他站在驾驶室远远望去,白茫茫的冰山下,一面高高升起的、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跳入眼帘,旗帜背后分布着几幢绿色的多边形矮楼和方正的红色矮楼,那就是他梦想了许久的南极中山站。他在心里默念:“南极中山站,我们来了。”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