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校园版《牡丹亭》实践了我的理想

2018-04-18 10:59:37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张盼 责任编辑:田小介 字号:T|T

  记者:您所制作的戏,主要是传统戏的新制,但现在也有全由今人创作的新编戏。您怎么看那些大开大阖的创新?

  白先勇:昆曲有六百年的历史,它有一套非常成熟而且严谨的美学,那些程式化的东西,不好随随便便动了筋骨。如果这个东西弄拧了,它就不是昆曲。而且昆曲都是诗,不是平常的白话,你要编的话,除非你的古文和诗词底蕴,跟汤显祖一样,那你编出来才像。你编个大白话的本子,那就不对了,所以新编戏很难保留下来。可能演了两年,就无声无息了,可见观众是最后的评审。观众不看,戏就没有生命力。

图片5

(校园传承版《牡丹亭》乐队合影,拍摄者:许培鸿)

  附:校园传承版《牡丹亭》演员心曲

  张云起(杜丽娘扮演者之一,北京大学哲学系本科生,多年学习昆曲闺门旦和京剧表演):剧组里大家会有良性的切磋长进。比如我会和同演杜丽娘的同学一方面交流对角色感性的、代入性的理解,一方面聊偏技术性的内容,比如某处如何表现,唱词有什么深意等等。很多之前没有想过的东西会在交流中激发出来。另外在演对手戏的时候,当你疏离了人物,柳梦梅、春香下场来会提醒你,有时候他们的情绪涌出来也会感染你,是一个互相推动的过程。

  在这种“浸没”中,慢慢才能进入对人物的“同情之理解”,不仅仅是仿佛做阅读题一样的知识性理解,而是找到角色的情绪能够进入自己身体的切口,进入整段表演那个真正“人同此心”的东西,把自己放在角色里,试着把它传递给观众。

  席中海(柳梦梅扮演者之一,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北大京昆社骨干):演出校园版《牡丹亭》最大的体会是,昆曲是越学越难,越学越美。以前学习昆曲时像狗熊掰棒子,学完这个赶紧来下一个,以为自己都会了,其实不是。去年10月开始学校园版《牡丹亭》,基本身段和唱念都掌握了,再往下学,想表现出昆曲的味道和感觉时,就感觉越来越难了。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