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朝清帝“御政之所” 圆明园堪称园林紫禁城

2018-07-12 21:53:46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何瑜 责任编辑:祥毓 字号:T|T

  作者:何瑜

  三山五园包含于“西山文化带”中,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与综合价值,是一部以园林形态表现历史文化的史书。其中圆明园更是清代皇帝“御政之所”,有“园林紫禁城”之称。

  五朝清帝“御政之所”

  入关之后,清朝统治者在汲取儒家文化的同时,并不囿于“王不离位”的传统礼制,而是南巡北狩,游幸八方,更喜欢居住在离宫便殿。

  康熙皇帝先建香山行宫,继而在明武清侯清华园遗址上建畅春园,后复于承德修建避暑山庄;雍正帝在其赐园基础上扩建圆明园;乾隆一朝则不仅完善西苑、南苑、避暑山庄,重修香山、玉泉山行宫,扩建瓮山泊为昆明湖,改瓮山为万寿山,而且增建长春园,将熙春园、绮春园和春熙院收归御园,形成以圆明园为核心,包括周边诸多衙署、军营、皇家寺庙、皇子皇女和王公大臣赐园在内,连绵20里的三山五园皇家禁地。

  在清帝的心目中,圆明园等皇家园林与京师紫禁城是等同的,即同为天子“御政之所”。如雍正帝初次幸园就声称:“朕在圆明园与宫中无异也,凡应办之事,照常办理。”嘉庆帝更明言:“朕驻跸圆明园,即与(紫)禁城无异。”到晚清时,道光皇帝也说:圆明园“实为我国家出治临民之地”。所以,自雍正三年八月,雍正帝驻跸圆明园始,至咸丰十年八月,咸丰帝逃离圆明园止,五朝清帝园居理政的时间长达135年,这与明朝和历代汉族皇帝的宫居理政,是完全不一样的。

  那历朝清帝在圆明园居住理政的时间有多少呢?据史料记载:雍正帝年均在园约210天。雍正十三年八月,其在圆明园九州清晏猝死。乾隆帝的活动范围较大,除紫禁城、南苑、西苑、避暑山庄及南巡、东谒等地外,年均驻园也有120余天。嘉庆帝生于圆明园天地一家春,其即位后在园年均160余天。道光帝在园时间最长,年均260余天,道光三十年正月,其病逝于圆明园慎德堂。咸丰帝生于圆明园九州清晏,其驻跸圆明园七年,年均驻园时间也长达210余天。

  皇帝为什么喜欢园居理政

  法国作家雨果曾这样赞美圆明园:“她荟集了一个民族的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不但是一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之崇高典范。”

  作为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之大成的圆明园,其精湛的造园艺术、深邃的文化内涵,数不清的亭台楼阁、览不尽的水光山色,以及看不尽的奇花异草、珍禽瑞兽,确实是名副其实的万园之园。不过,清帝喜欢她的缘由可不只这些。雍正帝在《圆明园记》中道出了心声:

  恭迓銮舆,欣承色笑。庆天伦之乐,申爱日之诚。花木林泉,咸增荣宠。(宜孝)

  宜宁神受福,少屏烦喧。而风土清佳,惟园居为胜。(宜居)

  构殿于园之南,御以听政。昼接臣僚,宵披章奏,校文于樨,观射于圃,燕闲斋肃,动作有恒。(宜政)

  若乃林光晴霁,池影澄清,净练不波,遥峰入镜,朝辉夕月,映碧涵虚。乘几务之少暇,研经史以陶情,拈韵挥毫,用资典学。(宜学)

  至若凭栏观稼,临陌占云,望好雨之知时,冀良苗之应候。则农夫勤瘁,穑事艰难,其景象又恍然在苑囿间也。(宜观农)

  春秋佳日,景物芳鲜,禽奏和声,花凝湛露,偶召诸王大臣从容游赏,济以舟楫,饷以果蔬,一体宣情,抒写畅洽。(宜亲贤)

  不求自安而期万方之宁谧,不图自逸而冀百族之恬熙。庶几世跻春台,人游乐国,廓鸿基于孔固,绥福履于方来。(宜绥靖万方)

  这在极度封闭,殿宇巍峨的紫禁城中是无论如何也难以做到的。

  前朝后寝,避喧听政

  与紫禁城的格局一样,圆明园也是前朝后寝,但由于是宫苑,故没有紫禁城那样中规中矩。前朝包括外朝和治朝,如圆明园正大光明一区,从大宫门开始,两侧建有转角朝房和东西朝房。其中,“东为宗人府、内阁、吏部、礼部、兵部、都察院”等十九个部院及八旗衙署;“西为户部、刑部、工部、钦天监、内务府、光禄寺”等二十一个部院及八旗衙署。二宫门为出入贤良门五楹,门左右还设有值房、朝房、茶膳房、军机处等。进二宫门后,迎面是面宽七间的御园“正衙”正大光明殿,类似大内的太和殿与保和殿。凡皇帝在园有重大典礼时,如贺寿庆典、筵宴宗藩、接待外国使臣,以及各类宫廷考试等,均在此殿举行。正大光明之东则为五开间的勤政殿,是清帝御门听政之所,也是皇帝披览章奏、召对臣工、引见庶僚的地方,其功能“与宫内养心殿同”。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