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上海的“货币” 助推南北统一

2018-04-10 21:07:24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施长江 责任编辑:杨小兑 字号:T|T

  4000多年前,大禹初定九州时期的上海,处于太湖流域良渚文明中防风氏酋长的管辖区之中。被史料美传的尧舜禹禅让,在货币起源研究中,可解读为一次由三代政治家共同推动的经济大发展,进而导致社会财富大增长、各部落大融合的大事件。

  其中,来自今天上海奉贤地区的一段采集海贝为币的历史踪影尤为引人关注。当时,中原华夏部落派人来奉贤沙冈采集一种生长在南方水域的海贝。这是一种便于货币交易使用又利于防伪的海贝。从一定意义上说,这种货币的起源助推了早期国家的形成。

  ■施长江

  最早的货币出现在中国

  货币,依赖于信用而存在。透过更长的历史、更大规模的持续文明,可以看到货币主张效率又依赖信用的痕迹。

  对一般等价物的寻找,是一个令人感到困扰的大事。司马迁在《史记·平淮书》中写道:“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所以来久远。”可见,对一般等价物的寻找是长期而艰难的。

  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对货币是这样解释的:历史上很多商品曾被用作货币,包括贝壳、小珠、石板、牲畜等。这里面,牲畜曾是物物交换的商品,是在货币出现之前的交易品。等到贝壳、小珠、石板出现后,牲畜就逐渐“让位”了。

  德国柏林古钱币博物馆。对人类最早起源的货币有一个排名。第一,货贝,中国;第二,玉髄,西非;第三,基斯钱币,非洲西海岸国家;第四,刀币,中国;第五,箭束,非洲;第六,铸饼,泰国北部和缅甸。大英博物馆也列举了很多早期货币,其中把中国的海贝排在第一,时间指向了4000年前。

  今天看来是自然存在的货币,它的起源为何如此多元、艰难?为什么最早的货币出现在中国?

  中国4000多年前的货币起源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货币起源的内在逻辑在于货币能否“有信”,这也是主政者持续统治的关键。货币,是社会赋予价值的一般等价物,其要害在社会,即有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货币。从早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来看,物物交换之所以无法让“人们普遍接受”,最根本的一点原因在于一般的“物”无法找到相应的、普遍的信用“锚地”。

  货币挂在何处才算“有信”,又有谁能把社会引向这个“锚地”呢?从现代分类角度来看,有以下几个主体会尝试扮演积极角色:

  一、思想家在引导人类走向幸福彼岸时,常常梦想自己拥有召集人类依赖的圭臬。

  二、政治家在一片山河内,希望得到凝聚和巩固社会的持续力量。

  三、经济学家会希望找到一种人们普遍接受的效率工具来组织生产。

  四、企业家希望用组织起来的劳动力去换取更多的生产要素。

  五、能工巧匠希望利用各自技能的发展,来换取更多优化未来的资源。

  六、普罗大众希望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更多的生存能力。

  人类关系如此复杂,却指向了一个共同的方向:持续的生存优化以及优化的效率。这也是主政者在赋予货币价值时所需要找到的“锚地”。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