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傲霜代表:民法典将给我们带来什么?

2020-05-27 08:17:56 来源:求是网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康小君 字号:T|T

5月22日,新中国首部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部民法典涉及每个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切身利益,大到物权、债权、人格权,小到物业费、合同签定等。从胎儿出生到死亡,我们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法律依据。这部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民法典,它的出台有何重要意义?有怎样的鲜明特点?它将如何影响每个人的生活?围绕这些问题,求是网采访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闫傲霜女士。

1590538520366887.png

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闫傲霜 作者供图

求是网:闫代表,您好!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启动过五次编纂民法典,您认为它的出台具有怎样的非凡意义?

闫傲霜:民法典的出台,的确意义重大。

一是完成了几代人的夙愿。制定民法典,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的标志。编纂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人的期盼。从上世纪50年代首次起草至今,历经60余年不懈努力,五次编纂终成法典。

二是具有历史性、标志性的里程碑。在民法典编纂的历程中,第一个里程碑是上世纪80年代初决定按照“成熟一个通过一个”的工作思路,先行制定民事单行法律。这一做法完全符合当时的国情,而且实践也证明相关单行法律对调整民事法律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富有成效。第二个里程碑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编纂民法典的任务。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这次编纂民法典非常明确地采取了“两步走”的工作思路:第一步,制定民法总则,作为民法典的总则编;第二步,编纂民法典各分编,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和修改完善后,再与民法总则合并为一部完整的民法典草案。整体编纂战略设计目标明确、步骤清晰、方法可行。今天来看,编纂民法典的建设部署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历史性成果。

三是编订纂修形成“百科全书”。王晨副委员长在民法典草案说明中指出,编纂民法典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编订纂修。“编订纂修”这四个字,含义深刻。“编”不是对现行法的简单汇编,而是将现有的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民事法律和制度进行系统整理、统合,进行科学化、体系化整理。“修”“订”是对已经不适应现实情况的法律规定进行修改完善。“纂”是在总结现行立法和司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改革开放实践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制度设计和创新。因为民法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要求完整性、系统性、协调性都要非常好。编纂过程中,既要兼顾已经有的单行法律的连续性、稳定性,还要回应时代的发展、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群众需求的变化带来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既要考虑法律本身的逻辑严谨、语言专业,又要让老百姓读得懂、用得上;既要简单明了,又要把事理说透彻、讲明白,条款还需具备可操作性。总之,立法工作量巨大、难度很高、极富挑战。

四是充分凝聚人民智慧、力争形成最大共识。在此次编纂民法典的整个过程中,立法机关努力在每一个环节凝聚社会生活规则的最大共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召开了多次论证会、听证会和研讨会,邀请了不同领域的法学家、全国人大代表、司法实务部门、各业务部门的同志参加。每一次提交给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草案也会上网公布,征求社会意见。据统计,过去五年间,民法典编纂前后共10次公开征求意见,有425600多人参与提供意见,总数达102万条。形成的民法典草案充分凝聚了人民的意志、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