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牛朝诗:加强医联体规范化建设 促进分级诊疗向纵深发展

2018-03-15 23:17:50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刘源隆 责任编辑:康小君 字号:T|T

  牛朝诗表示,目前,医联体开展的形式包括紧密型、松散型、托管型等多种模式,针对县级医院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形式,都取得不少成绩。可以看出推进医联体建设,探索省县医联体是深化综合医改、落实分级诊疗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抓手。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底,全国共有205个地级以上城市开展医联体试点,逐步形成“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疗共同体、跨区域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等多种较为成熟的模式,试点工作成效初显,积累了一定经验。到2017年底,全国2000多家三级医院,有50%以上建设了医联体,都取得了不少经验,但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牛朝诗分析称:1.医联体建设标准、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缺乏。医联体作为打破行政管理架构约束、开展医院之间医疗协作和医疗配合的联盟组织,其中必须要有严谨的医疗管理制度保证,以及上下协调、院际通畅的分级诊疗制度作为保障。但是,从现行的医疗法规和医院管理制度来看,几乎没有一个区域有比较成熟的医联体建设标准、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其主要还是依靠医联体内部的一些约定来管理运行,缺乏刚性的要求和约束,也缺乏共享共建的机制与利益分配。

  2.医联体的建设受到行政体制的约束和制约。由于医联体内医疗单位在行政区划的不统一,医联体内部的管理比较弱化或是流于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让出部分行政权力给医联体的核心医院,使其对医联体内部取得较强的制约管理作用、引领作用及内部行政管理和分配作用。没有良好管理模式的支撑、经济的统一管理权限,这样的医联体是难以维继的。

  3.医保的支持与支撑不足。目前,很多医联体开展困难,就在于医保对它的结算支持不足。例如,县级医院内开设了三级医院的联合病房,它的医保定额如何计算?区域内专家门诊的定额又如何计算?这些问题影响了医联体开展的积极性,同时也影响了其内部的可持续性的转诊。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