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消费小康指数:五成国人愿为奢侈品压缩生活开支

2017-01-16 15:36:31 来源:中国小康网-小康杂志社 作者:张旭 责任编辑:王一 字号:T|T

  必须攒钱

  “收入”、“社会保障”是对国人“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影响最大因素”

  超八成参访者会将月收入的10%以上用于储蓄

  六成以上受访者崇尚“尽量节俭”的消费观

  “平心而论,我觉得涨价对平常过日子影响不太大,况且物价也不会一直猛涨。我本以为新年之后饭馆会调价,这里就没涨”。王丰夹了一筷子牛肉放到嘴里,然后一怔,“上次配的好像是金针菇”,他看着那盘酸汤肥牛里的黄豆芽说。《小康》本次调查中有共计94.8%的参访者表示,自己每个月的食品消费支出不超过当月消费总支出的50%。

  就职于北京市某中学的刘淳老师是个例外,他说他每月花在吃饭上的钱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超过80%。

  寒假前的那个学期里,刘淳每个月的收入是3500元,妻子在一家社区医院作护士,工资与他相差无几。“白天吃单位食堂,晚上回家做饭,很少去饭馆,商场里的衣服不降到二折以下我们不买,网上的衣服超过200肯定不要。”刘淳说他的工资水平在北京中学教师里不是最低的,而他的这种消费方式要是被同事得知,他们也一定不会感到惊讶。

  花钱少还因为要存钱。事实上,刘淳夫妻每个月除约2000元的餐饮消费外,其他收入几乎全部存起来。这种重储蓄、轻消费的现象在本次调查中并不少见——超过一半(50.7%)的参访者表示,他们会将月收入的10%-30%用于储蓄;超过三成(34.9%)的参访者表示自己每月的存款额超过收入的30%,其中更有1.4%的参访者会把月收入的80%放进银行。

  至于为什么要把那么多钱存起来,刘淳说这显然与他收入较低有关,“如果每个月的工资比现在多3000块,我会觉得比较舒服”,不过更重要的还是因为他崇尚“尽量节俭”的消费观。与刘淳相同的参访者在本次调查中有65.1%之多,而持有“尽量消费,既能满足自身需要,又有助于经济发展”观念的参访者的比例则为15%。“要是真的多了3000块,我估计我还是会存起来。”刘淳说。

  与刘淳相比,王丰攒钱有着更现实的原因。2010年,王丰的女儿出生,王丰觉得不能再蜗居于岳父岳母家了。一番周折后,2011年初,王丰花165万元在北京远郊买了一套100平方米的新房,不过这一番周折花尽了自家和两边父母家的积蓄,还贷款50万元,外加向亲友举债18万元。从此王丰也不得不崇尚起“尽量节俭”的消费观。

  “很久没进商场了,每月去一次超市买二三百块钱东西,衣服都在网上解决。”王丰说,“虽然我们俩的月收入有一万多,可我一点存款都没有,每月攒下的钱都还债了。”按照王丰的计划,最早要到2013年才能偿清所有私人债务,这意味着“尽量节俭”在2012年仍是指导王丰消费的关键词。

  尽管如此,为买一套房子散尽家底并债务缠身的王丰偶尔也会“豪放”一下。“我们学校的一个学生得了重病,家里花了90万,没钱了,后来学校募捐,我捐了200元。”

  类似的事情或许不多见,但对人生不测事件的担心却普遍存在,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国人为什么热衷于储蓄。在本次《小康》调查中,参访者将“防备自己/家人生病或突然需要大笔开销的事情”、“培养、教育子女”、“为计划中的大笔消费攒钱”和“养老、防备失业或收入减少”选为存款的五个最主要目的;而在回答“对您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影响最大的因素”这个问题时,“社会保障”的获选量位居第二,仅次于“收入”项。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