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涅槃!解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绍兴秘笈

2020-03-30 16:33:35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 周宇 潘晗艳 周传人 责任编辑:田小介 字号:T|T


  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要在缺乏雄厚实力的中小企业中大面积推广智能制造,几乎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2017年新昌县以轴承行业为切入口,开展智能制造“百企提升”行动,在中小企业中成批实施“数字化制造、平台化服务”,加快推动轴承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走出了智能制造的“新昌模式”。

  如今,在新昌的轴承企业生产车间,不少机器都装上了一款“e微智造系统”的智能采集终端。这是由浙江陀曼智造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生产管理智能系统,可自动采集机床大量生产数据,并上传云端进行整理、归集、储存和发布,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智能化改造花的钱,一年不到就收回了成本,单单用电这一项就可以节约10%,还可以减少生产统计员并大大降低工作量。”“有了这些数据和图表,就可以指导公司制定更科学的生产计划,帮助改进生产工艺。”从小规模免费体验,到自发付费要求全面改造,该系统让不少企业都尝到了智能化的甜头。

  按照行动计划,新昌县政府和陀曼智造每年会各出资500万元,免费对新昌100家左右轴承制造企业进行智能化初级改造,连续三年,帮助新昌具有一定基础的约300家中小企业完成智能制造应用改造。同时,由陀曼智造牵头创建的行业云平台——“轴承云”还将系统解决轴承企业智能生产线的设备检测难、故障预防难和企业内网安全保障弱等单一企业难以解决的问题,让智能生产没有后顾之忧。

  “最高等级的智能制造典型在新昌”“中小企业大面积推广智能制造的最好案例在新昌”,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毛光烈曾这样评价新昌。目前,“新昌模式”正在向更多县域、更多行业进行复制和推广。

  构建“一区域一平台、一行业一朵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是绍兴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主要做法之一。除了轴承行业,绍兴的印染、纺织、电机、袜业等行业,也纷纷兴起了智能改造热潮。

  2020年2月,绍兴英吉利印染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俊和北京数制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江相识刚好一年。“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我俩可以说是相见恨晚、一拍即合。”王文俊笑着说,因为他们看见了技术、数据、互联网为印染这个传统行业带来的无限机遇。

  传统的中小印染企业,从打样的样板单到批量生产的计划单,极易产生大小样差异、生产工艺不稳定、一次合格率低等问题,造成能耗、材料和人力成本的大量浪费。如何改变传统生产模式,提高企业效益?王文俊决定探索一条印染产业工业互联网之路。

  “不少企业花费巨资,引进国外先进数字化印染装备,但收效甚微。一方面,投入成本过高,如5年内不能回本,企业会面临较大风险;另一方面,进口设备的许多运营数据都归厂家所有,企业无法直接利用,没有核心数据,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等于一句空话。”遇到王江,让王文俊看到了新的希望。

  2019年10月,英吉利印染引入北京数制科技研发的“智慧印染”互联网平台正式投入运行,该平台能实时采集工厂运行数据,实现生产过程精准控制,直接解决印染行业最关注的成本、质量、交期、环保四大难题。王文俊介绍说,这颗充满了智慧的“印染脑袋”让染色一次成功率提升了5%,直接节约成本约500万,可降低人力5—8人。

  当下,绍兴进入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攻坚期,智能化改造也将成为今后的重头戏——打造10个智能工厂、100个智能制造示范车间,推进1000个以上生产线智能化改造项目,将绍兴创建成全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

  当传统产业这个“老瓶”,盛满智能化的“新酒”,绍兴的传统产业朝着新技术为先导的高端制造业进化,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发力点、增长极。5G时代的来临,也让绍兴开启了数字经济的加速器。

  数据中心通过5G信号下达生产指令,生产线上的弹簧机接收到指令信息后,迅速开始生产床垫弹簧……一个信号,让生产效率提升12%,合格率提升9%,网络成本却缩减了大半,这是应用于浙江喜临门家具股份有限公司的5G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这样涉及5G+智能制造、5G+工业互联网、5G+智慧城市的落地应用在绍兴有近百个。

  “传统产业既是转型升级的压力,也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机遇。”绍兴市委副书记、市长盛阅春表示,工业互联网是绍兴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绍兴要借助工业互联网载体,通过5G网络的建设应用,进一步加快推动传统产业的新旧动能转换,使产业与技术结合产生“滚雪球效应”,激发巨大的生产力。

  化工重镇新篇:“集群制造”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之初,绍兴的乡镇企业就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成为绍兴经济先发的重要原因。上虞区道墟镇是绍兴乡镇经济的一个缩影,这里曾聚集了以龙盛集团和闰土集团两大世界级行业龙头企业为代表的一大批化工企业,是年产值超百亿的化工重镇。

QQ浏览器截图20200327155008.png


入园  随着龙盛集团和闰土集团搬入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上虞化工产业翻开崭新一页。

  化工产业的发展给道墟镇百姓带来了真金白银,但也让人们饱受环境之苦,“数着钞票嗅臭气”成了大伙儿心头的痛。“精细化工占全区工业经济总量30%以上,但在支撑经济发展的同时,安全生产和环保压力日益凸显。”上虞区委书记陶关锋告诉记者,“转型升级势必要‘不唯产能’,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做好长期的规划。”

  2017年6月,上虞吹响了化工产业改造提升攻坚战的号角。围绕“绿色安全、循环高效”的目标,以“淘汰出清一批、兼并重组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培育发展一批”为工作措施,开始了整治:划定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集中安置区块,对散落在园区外的化工企业紧锣密鼓地进行有序区外退出;出台全省首个《化工产业改造提升工作标准57条》,实行对标整治。

  “我们从全国聘请28位安全、环保和特种设备等领域专家,像城中村改造中的户情分析一样,逐户分析每个企业情况,集中2个月时间,对所有企业全方位把脉会诊,以企业贡献、发展潜力、管控能力和安全环保为准入条件。不同层面企业座谈会、专家论证会至少开了11次。”陶关锋说。

  历经涅槃,上虞化工产业翻开崭新一页。2019年1月,龙盛集团和闰土集团将道墟厂区正式关闸,全部搬入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6月底,搬迁化工企业全面完成现场验收,两年时间全区退出“低散乱”化工企业93家、兼并重组12家、新增化工行业上市企业4家,实现了以“一园式”集聚发展为标志的化工产业改造提升1.0版。

  “如果说以往整改更多的是被动执行,那么这两年来,政府的行动触动了企业,政府的决心更让我们坚定了转型升级的信心,思想和行动上也更趋于积极主动。”浙江闰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阮静波告诉记者。

  走进刚整体搬迁至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的闰土集团,技术人员正在紧张调试新设备。“这些新设备可以实现管道化送料,最大程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技术人员说。

  借助搬迁,淘汰老设备,购置新设备,入园企业“鸟枪换炮”,实现提档升级,企业集约发展和循环经济的优势将更加明显,亩均和人均创造利润、税收将大幅增加。

  同年7月底,上虞重构产业体系、重建美好家园,以数字化、智能化为重点,化工产业改造提升2.0版火热出炉。新版本对前一轮改造提升做到有机传承,在基本实现“一园式”发展的基础上,根据新时代产业发展的新要求,聚焦数字化改造、智慧化监管,不断创新工作举措;为系统化保障本轮化工产业升级工作,上虞区委区政府制定化工产业升级工作“1+5”体系,细化产业改造2.0实施方案,配套出台化工产业改造提升新标准、化工产业(园区)监管服务升级要则、项目入园标准、配套政策及园区空间规划调整等5个专项,确保升级过程无死角。

  龙盛集团旗下的“鸿盛化工”,亦积极响应改造提升2.0版相关要求,计划投资1.5亿元对厂区部分装置进行转石化规改造,目前已投资1000多万元完成了DCS中控室的搬迁和新建。设施先进的2.0版智能控制中心内,每两秒钟就会推送一组生产状况实时数据。“我们希望能发挥数字经济赋能作用,打造高水平智能制造体系,为化工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树立起中国标杆。”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阮伟祥说。

  值得注意的是,在浙江龙盛、闰土股份等上市龙头企业积极响应下,改造提升的综合效应日益显现,整治中没有出现一例信访投诉、职工欠薪事件,没有一家企业因整治而出现经济金融风险,近两年上虞区PM2.5平均浓度从53微克每立方米下降到32微克每立方米,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居全市第一。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