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屏南县文创产业引领让传统村落变身时尚之乡:古村落的“文艺复兴”

2018-07-18 16:39:15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程天赐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因为文创,古村被赋予新的文化功能和价值,吸引国内外文化艺术爱好者前来学习艺术创作并感受传统文化,带动古村新的体验旅游。原先外出的村民开始回流,办起农家乐,种植有机蔬菜水果,恢复四平戏剧团等。龙潭村人气渐旺,从文创前不足200人到现在的450余人。

  一种新生活方式的拓展体验

  来自江西的曾伟,一直在寻找梦中的桃花源,他第一眼见到龙潭村,就确定了这里是他想要找的感觉。“这里的溪水接近上游源头,民居极富特色,古画般的感觉竟然在人居环境中出现。”曾伟租下一幢100多年历史的老房子,改造成以读书为主题的自用+分享的生活空间——龙潭“随喜书屋”。平台上开展读书、品茶、观影、音乐会、诗歌朗诵、本地文化主题分享会等活动,提供有品质的生活方式引导。

  曾伟在朋友圈展示分享这种别样的优质生活方式,开发出的文创产品也成为其生活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分享生活方式中随之推销出去。去年冬天,他看到村边满树的柿子无人采摘,便向村民定购柿子干,并亲自参与,分享采摘、制作过程,实现销售1000多斤。他还将龙潭黄酒等农特产品源源不断往外推销。如今他和村民们成了好朋友,附近的村民每天也会到这位新移民的家里喝茶、看书、听音乐、一起唱四平戏。

  曾伟的同乡胡文亮的“静轩文化艺术空间”也已对外开放,成为龙潭一景。这里将作为高端人才驻留、创作,小朋友游学、接受自然教育、审美培养的平台。

  Jack是香港建筑设计师,龙潭贪生咖啡屋的主人。他原本计划和朋友在上海开设第二家公司,但是没想到被龙潭村改变了计划,一行五人,成为了龙潭村的第一批“新村民”。“我是去年来屏南找朋友的时候被龙潭的美景吸引,就决定留下来。”Jack说,当时他一口气租下了两栋古屋,一幢用于咖啡屋经营,一幢用作自住和工作室——“在这里做设计,发给客户,效果是一样的。”妻子小梦则在龙潭小学支教。夫妻俩就这样在龙潭安了家,开始了古村生活。

  何素珍从北京来到龙潭村,投资30多万元将已经废弃十年的龙潭村17号老院落,改造成很有品位的文创民宿——“悠然之家”。

  她和村民一起从零基础开始学习油画,边画画边经营民宿,在龙潭过起了世外桃源的生活。问她为什么不住北京的别墅,而是住到了屏南乡下的民居?她说,北京的别墅是封闭的,而这里是开放的,邻里之间是连接的。现在她接触的圈子跟以前完全不一样。

  在龙潭,像他们这样的人被称为“新村民”。他们大多在城市里有自己的事业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但他们乐于追逐艺术梦想,拓展新的生活可能性。他们往来城市和农村之间,尊重山里的风俗,和村民彼此和谐相处,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悠然自得,也从乡间汲取艺术创作的灵感和底气。

  音乐人王右,创作了100多首吟咏龙潭风土人情和古村生活的俳句,结集《龙潭诗札》。

  来自上海的“90后”支教老师高蓉蓉,业余时间创作了一系列古村题材的卡通漫画——一位时尚的姑娘出现在古村的各个景点:水车旁、廊桥边、房子中、院子里。她将摄影与漫画融合,虚拟和写实结合,时尚跟乡土相映成趣,产生神奇的视觉效果。其中一幅作品画的是一位穿着粉红色连衣裙微笑着的女孩倚靠在古宅斑驳的石墙边,调皮地探出头来,好像正在玩捉迷藏。

  这组卡通作品上传到微博后获得了数十万的浏览量。一位在外打拼的村民看到后惊喜地留言:“这是我的老家吗?好诗意啊!”高蓉蓉说:“古村并不落后,漫画也是古村的新生活方式之一。很高兴大家能通过我的作品了解古村的美。”

  尽管远离城市,高蓉蓉觉得村里的生活充满了活力,因为大多数新村民都是年轻人,多才多艺,除了观点碰撞,音乐人还会定期在清吧里现场表演。

  同样爱画画的泉州姑娘张小燕说:“扎根龙潭的新村民来自五湖四海,有诗人、作家、音乐家、设计师……如果说来的都是艺术家,那么用这三个字来形容龙潭老村民也是恰到好处:唱戏、酿酒、木工、竹编、画画……在这里,人人都是艺术家。”

  村文书陈子瓣说,以前村里一到夜晚就比较冷清,现在晚上灯火通明。

  陈子瓣的儿子陈忠业也有同感:“村里404人的微信大群每天都非常活跃。有时候,我晚上熬到很晚,看传到群里的村里视频。”陈忠业是一名在福州工作的平面设计师。看到村里这么大的变化,他非常激动。他和同在福州工作的发小,都在考虑回乡创业。“现在这么多艺术家过来了,家乡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机会。”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