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读图时代”与“快速阅读”

2018-04-25 20:28:33 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谢海潮 责任编辑:靳不贰 字号:T|T

  关于明清小说读者阶层的研究,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倾力其间,但得出的结论各不相同,持富商阶层、官吏阶层、知识阶层、下层平民为主体论者,聚讼纷纭。倘若换个角度看问题,则是从不同侧面证明了明清小说读者层面之广。

  《水浒传》版本有简本、繁本系统之别。简本文字简陋,文学性远逊繁本,因而一向被认为价值不高,但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涂秀虹认为,简本在明代版本众多,书坊显然有利可图才纷纷刻印。也就是说,《水浒传》简本确为当时读者所需。

  明代平民的识字率

  明代平民阶层是否有足够能力阅读小说?有人从民众识字率的角度提出疑问。涂秀虹说,明代教育的普及使得粗识文墨者较为普遍,应是可信的事实。

  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诏谕中书省:“朕恒谓治国之要,教化为先。教化之道,学校为本。今京师虽有太学,而天下学校未兴,宜令郡县皆立学。”据嘉靖版《建宁府志》记载,当时建宁府学以及下属各县的县学都经重建并扩大规模,普遍设置社学和义学。建宁府的社学有26所,包括建安县3所、瓯宁县7所、浦城县5所、建阳县3所、松溪县4所、崇安县3所、寿宁县1所。

  府志还记载了书院20座,如屏山书院,“嘉靖丙申分巡佥事王庭给拨上冲寺废寺田土苗米一百七十石,与屏山子孙刘煊等收租以供岁时家祭之费,及延师以教子孙之秀而贫者”。有些书院成了义学,如考亭书院就曾为义学。此外,不少人家还有家塾,如白鹤山房,大学士杨荣“游郡庠生时率群季读书其中”。建宁府人口不多,嘉靖十一年(1532年),“户一十万九百一十四,口四十一万九十九”,以人均计算,当时的教育普及程度算是蛮高的。

  而在经济较为发达的福建沿海地区,教育普及程度更高。崇祯二年(1629年)《闽书·建置志》记载闽中各地的社学设置,当时福州43所、泉州80所、漳州96所。《明史》评价明代教育成效之大,“盖无地而不设之学,无人不纳之教。庠声序音,重规叠矩,无间下邑荒徼,山陬海涯。此明代学校之盛,唐、宋以来所不及也”。

  据统计,明代全国每一周期培养的初、中级知识分子,包括国子监的学生,将近4.5万人,而到明代末期,全国各地的生员人数达50万人之多。学校教育的普及,必然使社会识字率提高,广大的社会下层中很多人识字。

  读“水浒”,玩纸牌

  明人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记载:“今世人耽嗜《水浒传》,至缙绅文士亦间有好之者。”如此说来,《水浒传》的读者主体首先不是缙绅文士阶层,而是广泛的“世人”,无疑包括了大批粗识文墨的人群。

  另据许自昌《樗斋漫录》记载:“(《水浒传》)其书,上自名士大夫,下至厮养隶卒,通都大郡,穷乡小邑,罔不目览耳听,口诵舌翻,与纸牌同行……”可见当时《水浒传》非常流行,读者地域广泛,读者群包括了社会各阶层,而传播途径在阅读之外,还包括口诵耳听、纸牌游戏等多种方式。

  在《水浒传》及其他小说的传播中,建阳书坊起了重要作用。周亮工《因树屋书影》曰:“六十年前,白下、吴门、虎林三地书未盛行,世所传者,独建阳本耳。”建阳书坊刊刻的小说种类繁多。其中,《水浒传》的刊本以简本种类数量之多,尤为引人注目。

  在现存各简本中,建阳余氏双峰堂万历甲午(1594年)刊本《水浒志传评林》是能确定出版时间的最早的一种,且最为完整。杭州容与堂本则是繁本中现存最早的本子。涂秀虹选择两者参照对比,认为评林本从文本形态、版本形式以及由此决定的价格定位等方面,较能满足较为广泛的读者群所需。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