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热爱到使命 普米传统文化传习小组的坎坷传承路

2017-05-31 08:01: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李晓琳 陈静 责任编辑:大黄 字号:T|T

图为普米传统文化传习小组在接受记者采访。 李晓琳 摄

图为普米传统文化传习小组在接受记者采访。 李晓琳 摄

  普米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云南省怒江州的兰坪县、丽江市的宁蒗县、玉龙县和迪庆州的维西县是普米族的主要聚居地。因没有流传下本民族文字,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都靠民歌、舞蹈、手艺和祭祀仪式等来传递,歌舞就是他们的历史。

  2002年,中国著名音乐人陈哲在一次采风计划中来到兰坪,被普米族文化和音乐深深吸引,并下决心要将普米族文化带出大山。同年10月,普米传统文化传习小组成立了,李长秀便是这四人小组的其中一员。原以为传习小组将走出大山一鸣惊人,但李长秀却说,“没几个月就解散了”,原因是“当生存问题都没有解决时,研究文化和音乐是不现实且不被理解的。”

  首个传习小组的“夭折”没有让陈哲放弃,2003年,得到县政府的政策支持后成立了第二个传习小组,成员进入县里的学校进行集中学习4个月,并请来老人教大家歌舞乐器。之后,在陈哲的带领下,传习小组终于走出大山,将他们的歌声带到云南之外。然而,走出去的路没有想象中顺利和平坦。“表演太过原生态,不懂舞台艺术,我们甚至不太会说汉语。”李长秀说。

  15年来,传习小组经历了多次解散与重组,有的人来了又走、走了又来。说起这十多年的艰难仿佛只是寥寥几句,但其中艰辛只有他们才能体会。2004年,“普米传统文化传习小组”项目进入了文化部第二批29个民族民间文化保护试点名单。不断调整和创作新节目后,传习小组的表演在保留文化精粹的同时更具舞台性和艺术性,如今,他们已多次登上了央视甚至是国际舞台。

  目前,传习小组有18名固定成员,但资金短缺、人员不稳定、年轻人不愿学习等问题依然存在。

  “尽管现在我们依然面临很多困境,但好在我们有了一颗坚定的心。”加入传习小组7年的和九贵说,从最初只是对本民族文化的喜欢热爱,到现在已经变成一种使命和责任,看到了自己民族文化存在的价值,大家也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