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霁韵有致 九峰独往还:黄公望的《九峰雪霁图》

2018-10-30 15:52:40 来源:人民网 作者:冯远 责任编辑:田苑淯颖 字号:T|T

  “留白”,在中国传统水墨画中,常常具有以虚寓实、以少胜多、暗喻天地时空之意。在黄公望的《九峰雪霁图》中,留有空白则是为了表现雪、雪景和空间感。“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唐·张彦远句),古代画家凡以绢本作工笔、写意画,多以铅粉填染以示色白。五代画家荆浩和黄公望根据自身实践创意“借地为雪”,亦即留白为雪,《九峰雪霁图》用的便是该法。画家在质地素白的绢上,先以淡墨线条勾勒山峦景物之形,所用线条中、侧锋兼而有之,山石似用行草笔法,疏朗挺健,含蕴苍茫浑厚;树木房舍用篆籀笔法,朴厚圆丰、笔简而无繁絮之妄;笔线沉郁涩放,笔意精炼而富意趣,笔墨自然不事雕琢。根据山形的石质和整体环境渲染的需要,分别施以浓、淡、干、湿,染出山景轮廓、坡角石岩凹凸阴阳而令运墨五色俱,再加笔墨点划的纵横和视画面需要略施皴法,更以浓淡不均的墨青色,按照以黑衬白对比的原则,渲染天际和溪涧流水,逼出白雪笼罩的九峰山一派萧索荒寒的素白之境,将画面的气氛烘托得令人“直入其境”。诚如清代吴升《大观录》所赞曰:“创前人所未造,示后人以难摹,尤妙在生面独开,仍不露自家墨法,一片精采神来气来作也。”

  《九峰雪霁图》与《富春山居图》同样,尝有慕名者求问,黄公望画的哪一段富春江、九峰山哪一景,且有好学研究者孜孜以求证其详。须知这两幅传世之作均是在黄公望79至83高龄时所作,因此此二作的图景应非作者传移模写纪实创作而来,而是假托了富春山水、九峰山景表达了黄公望后半生对家国河山、自然胜景的挚爱,以浇胸中块垒。他主张师造化,身体力行地随时模写好山好水,但又不以刻意描摹真山真水为旨归,而是借山水明晦的万般变幻,抒写人生浮沉的千种意趣。在一种平淡静寂萧然的物外情境中,通过笔墨流泻出所见所愿所好的自然景观和郁结之气,四时风雨尽收笔底的心志情趣。此一山一水似富春江、九峰山,亦不是富春江、九峰山,又还是富春江、九峰山,图写之旨,唯意境二字耳。也许在黄公望的心性中,此二景只是创作主题的媒介,在与友朋同好悠游交往相互馈赠之际,经意写来,信手挥去,未曾有刻意造作苦求之意,却不意成为中国美术历史中的经典佳作,令后人称颂膜拜不已。

  黄公望享年85岁,卒。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有言:“黄大痴九十而貌如童颜;米友仁八十而神明不衰,无疾而逝,盖画中烟云供养也。”

   (作者:冯远,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作品多以反映历史题材和现实生活为主,代表作品有中国画《屈赋辞意》《逐日图》等。)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