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阿喀琉斯之踵:尼克松政府与EC-121事件的处理

2019-10-15 15:31:26 来源:东方网 作者:王雯菲 责任编辑:田苑 字号:T|T

  结论

  20世纪60年代对美国来说是一个麻烦不断,又惊险刺激的年代。它面临着来自苏联的威胁,深陷越战不能自拔,同时盟友西欧、日本在经济领域与之激烈竞争。60年代末,全球局势更为紧张。美国在越南问题上毫不妥协,但却对朝鲜退避三舍,以致朝鲜半岛迎来了危机高潮:EC-121被击落。

  面对突然袭击,美方是被动的,对事件的处理在很多人看来也过于牵强。但设身处地思考,缓和未必意味着妥协。首先尼克松早在1967年《外交季刊》上发表的《越南战争之后的亚洲》一文中便表示,除非受到核大国威胁,美国将鼓励其亚洲盟友自己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的责任,而美国则避免卷入越南式的战争。本着不愿过度卷入亚洲事务,尼克松无论如何不能与朝鲜展开长期拉锯战。同时,新任政府为了稳定国内局势和政府内部分歧,也需要采取稳重的态度对待突发事件。

  这次事件也带给美国决策者以反思。基辛格在回忆录中叙述道,“EC-121事件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它使我们狠狠地把办事的程序紧凑起来了。后来的一次次危机都处理得干净利落……我们专门为这种事情成立了华盛顿特别行动小组。”

  在EC-121事件中表示出的克制政策,为日后尼克松政府的亚洲收缩战略奠定了基础,为美国逐步从韩国撤军铺平道路。所以针对朝鲜挑衅行动展示出的态度,一方面反应了美国因越南战争而力不从心、身处窘境,另一方面则体现了美国政策制定者因时制宜的现实主义思维。五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EC-121事件时,感受到的是冷战时期大国与大国间、大国与小国间来自两个阵营的摩擦纷争及对世界的影响。虽然此次事件没有掀起学术界热烈的讨论,但对1969年美国对朝反应进行研究,仍具有特殊意义。通过分析主要决策者的讨论内容,我们可以总结出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模式,以及美国处理类似危机的态度等。另外,美国对东北亚的缓和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武力及冲突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权衡利弊,因时而异不失为一种应对方式。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