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没有大江大河 北京历史上罕见的“赛龙舟”记录出自哪里?

2019-06-06 16:03: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呼延云 责任编辑:田苑 字号:T|T

点击进入下一页

圆明园“蓬岛瑶台”图

  呼延云

  端午节将至,对于中国人而言,这个传统节日的“标配”是两件事:吃粽子和赛龙舟。前者还好说,提起后者,恐怕绝大多数北京人都是一脸茫然:只在电视上见过,从没看过实况……事实上,笔者翻阅了大量明清史料,也只找到一条古代北京民间赛龙舟的记录,语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中的“里二泗”条目。里二泗村在通州张家湾附近,因为临着大运河,是故每年“五月朔至端阳日,于河内斗龙舟,夺锦标,香会纷纭,游人络绎”,独一无二的这一记录,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著名民俗学家邓云乡先生在《燕京乡土记》中的结论:“北京没有大江大河,历来都没有龙舟竞渡的风俗。”

  民间没有,“官家”却是有的,虽然记录甚少,但也因此,在旧时北京端午节的诸多活动中,显得别具一格。

  一 耍青去:射柳赛马逛天坛

  北京人管端午节叫“五月节”,据康熙年间的《大兴县志》记载,“是日少女须佩灵符,簪榴花,已嫁之女亦各归宁”,因此又称“女儿节”。别看今天的端午节只是“小长假”,在旧时,它可是与八月中秋、正月初一并称的“三大节”,相当重要。许是因为五月初五正值榴花照眼,新绿宜人,所以甭管多么“宅”的人,都喜欢外出走一走,正所谓“女儿节,女儿节,耍青去,送青回”。然而这一天“耍”什么,说出来花样可就多了。

  首先是射柳。这个习俗起源于金代,《金史》上记载:“插柳球场为两行,当射者以尊卑序,各以帕识其枝,去地约数寸,削其皮而白之”,一个人驰马做前导,后面一个人驰马以无羽横镞箭射之,“既断柳,又以手接而驰去者为上,断而不能接者去者次之”,射柳的时候要敲鼓以助兴。这个活动一直延续到明清两代。《万历野获编》中记载,当时的内廷极兴射柳故事,而且起了个“走骠骑”的名字,也许是紫禁城里玩儿不过瘾的缘故,很多太监还请假外出跑到天坛去较量。

  说到天坛,大约是北京人过端午节的首选胜地,《帝京景物略》上说:“五日之午前,群入天坛,曰避毒也”——所谓毒,既是指蛇、蝎、蜈蚣、壁虎、蛤蟆这类的“毒物”,也是指随着暑热的到来各种因之而起的瘟疫。说是避毒,更像是野营,在树荫下席地而坐,饮酒作乐,虽说“避毒之地”有金鱼池、东松林、满井等处可供选择,但最美的依然是天坛,“于长垣之下,骋骑走繲,更入坛内神乐所前,摸壁赌墅,陈蔬肴,酌余酒,喧呼于夕阳芳树之下,竟日忘归”。

  还有打马球,《日下旧闻考》写五月五日这一天,太子和诸王会在西华门举办盛大的马球比赛,参与者都是各衙门的官员,“咸用上等骏马,系以雉尾璎珞,萦缀镜铃,装饰如画”。开场后,一马前驰,把一个“大皮缝软球子”扔在地上,参加比赛者一拥而上,引马争骤,用长藤柄球杆击之,“而球子忽绰在球棒上,随马走如电,终不坠地,力捷而熟娴者,以球子挑剔跳掷于虚空中,而终不离球杖,然后打入球门,中者为胜”。

  相比打马球,民间更喜欢的体育运动是赛马。地点就在永定门外迤南的官道上,《旧京风俗志》记:“大道两旁,各搭席棚两行,临时售卖茶点,凡参与赛马之主人眷属与参观者均列座茶棚,凭轼而观……若穷苦游客,无资品茶者,只可分立大道两旁,万头攒动,互相拥挤于火热骄阳之下。”这个赛马与西方赛马不同,不是较量谁的速度更快,而是以马与骑乘者的姿势的美观来定输赢,马要始终保持直走平行,骑乘者要在马背上平稳不动,方为上乘,会引来观众们的大声叫好,否则,驰骋不速,又姿势不良,“则观众冷笑而揶揄之,而车马主人等即羞赧无地”。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