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土简帛破解《山海经》身世之谜

2018-01-14 12:34:21 来源:央视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朝画西施 字号:T|T

  从地域上看,这些简帛文献多出自楚地。《山海经》研究的权威袁珂曾断言,《山海经》出自战国时期楚人之手,简帛文献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佐证其说。

  “在先秦文献中,大量记录神话的著作除了《山海经》,还有《归藏》。”陈民镇介绍,《归藏》相传是商人的易经,已经亡佚,后人根据残存的只言片语作了大量辑佚工作。王家台秦简《归藏》的发现,为今人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在秦简《归藏》中,涉及女娲、黄帝、炎帝、蚩尤、夏启、禺强、赤乌、黄乌等神话形象,可以与《山海经》对读。陈民镇说:“‘易’为王官所掌,《归藏》的材料暗示我们,《山海经》中的所谓‘神话’,在当时看来是具有深厚的知识背景的。”

  陈民镇表示,《山海经》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尽管有些认识并不准确,尚处于一种萌芽状态,但我们现在所说的科技,在古代往往由方术承担,比如地理、化学、医学、生物学等。“在《山海经》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已经有相当充分的地理知识,对动物和植物有了广泛的了解,对医药也有持续的探索。如果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山海经》无疑是有特殊意义的。”

  《山海经》不是“神话书”,记载超现实的山川与动植物为“方术”服务

  很多读者是把《山海经》当成神话书看的,毕竟那些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都是在《山海经》里读到的,但陈民镇说,《山海经》不是神话书。

  已故著名历史学者常金仓指出,《山海经》实际上是战国“造神运动”的产物,书中所涉及的“神话”,并不是远古初民传下来的,而是战国术士们的再创造。

  陈民镇说,在东周之前,知识和学术都为供职于朝廷的王官所垄断。随着王纲解纽,知识下移,“士”阶层崛起。这些“士”,既有继承了王官之“学”的诸子百家,也有继承了王官之“术”的术士。前者倡言政治学说,后者则迎合统治者求仙问药的热情。在战国时代,上层贵族崇尚养生、长生之道,也正是从战国开始,“方术”活跃于历史舞台,神异之说十分兴盛。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