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新的“建水故事”——专访建水县委书记赵雄

2024-04-22 15:03:12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苏枫 责任编辑:王一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记者 苏枫 着力打造实力建水、魅力建水、富美建水、幸福建水、奋进建水,推动高质量发展步伐走得更稳更实更好。

  近年来,建水县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坚持调结构、兴产业、谋发展,抢抓“滇南、滇中城市群”“一湖两城”“滇南最美乡愁之旅”建设等重要机遇,促进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区位与资源叠加助力,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

  建水怎样走过产业发展与振兴之路?如何让两张千年名片更响亮?哪些“建水故事”将被继续讲述?……带着一系列问题,《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专访了建水县委书记赵雄。

建水县委书记赵雄。受访者提供.jpg

发力 建水县委书记赵雄表示,将持续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供图/受访者

  新旅游业态创新发展

  《小康》·中国小康网:即便在工作日,建水商业街上依然人流如织,相当繁华。能否谈谈您对文旅产业发展的思考?

  赵雄:随着国内旅游市场逐渐复苏,建水县丰富的文旅消费体验产品和业态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2023年前三季度,建水县接待旅游人数1133.91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127.54亿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3.5%、4.2%。我们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多渠道推动资源整合,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深度整合建水独具特色的古建文化、非遗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推动“非遗+旅游”“文创+旅游”“演艺+旅游”等新旅游业态创新发展。探索“农文旅”“陶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加快推进滇南最美乡愁之旅、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古窑遗址公园等项目建设。培育“旅游+”新业态,结合博物馆、陈列馆、庭院剧场、夜间经济等功能业态,打造出更多具有文艺范、烟火气的特色街区。多元化建设融合载体,拓展文旅融合发展新空间。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州重大战略部署,大力推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旅游消费集聚区创建、高品质酒店打造等工作,谋划建设一批集旅游、文化、购物、娱乐、休闲等为一体的旅游项目,培育一批中高端民宿、酒店,打造一批乡村游、古井古巷游、研学游、红色游等精品线路。抢抓国家和省、州关于深化与越南全方位互利合作的决策部署,全面推动建水与越南的跨境旅游发展,开启建水跨境旅游新方向,今年跨境游客达6万余人次,创历史新高。多层次壮大市场主体,激发文旅融合发展新活力。注重引进大集团、大公司等旅游战略投资者,围绕高端化、国际化的目标,大力招商引资,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补齐发展短板。以项目为支撑,抓好现代演艺、新兴文化、特色文创、旅游服务、温泉康体、森林康养等文旅市场主体培育,整合“吃住行游购娱”资源,引导、支持景区、民宿提档升级。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文旅市场服务品质提升行动,逐步完善“投资+运营+营销+服务”的产业发展环境,形成支撑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产业生态。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发展思路,持续擦亮“千年临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两张亮丽名片,高水平、高质量开展特色文化旅游活动,吸引八方宾客深度体验“有一种叫建水的云南生活”,到临安老城淘一把建水紫陶壶,感受一段滇南最美乡愁之旅。

  《小康》·中国小康网:可否以焕文书院为例,谈谈建水在保护传统文化方面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赵雄:建水县有480余栋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500余处地面不可移动文物,秉持古城保护活化利用理念,我们加强古建老宅、古桥古井、传统民居、传统街巷的活态利用,加强文物建筑开放力度和景区建设,切实留住古城建水的乡愁记忆,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近年来,建水县实行“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产权不变,政府补助,分步实施”的政策,采取“降建筑高度,降建筑密度,降人口密度”的“三降”措施,以经多年实践总结取得实效的古城保护“临安模式”持续推进古城整体保护与风貌恢复工作。

  以州级文保单位焕文书院为例,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民营资本,运用传统工艺对其进行整体修缮后,填充琴、棋、书、画等业态内容,营造书院空间的文化气息和氛围。书院致力于古籍善本的活化利用,已完成修复排版古籍150余册,藏于藏书楼。同时,在书院内设立多元的传统文化体验馆,有闲云伴鹤书画铺-文人墨客创作交流空间、中医馆、金石篆刻定制体验馆、古籍善本体验馆,建立了建水书协创作基地。为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书院定期开设书画创作交流与推广、中医问诊惠民生、金石篆刻鉴赏与定制体验、古籍善本制作与诵读、国学教育培训等活动,让书院成为发绿芽、长新枝的“活物”,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此外,书院还配套建设了特色住宿斋舍,整理了有传承价值的建水菜品,通过庭院式就餐空间,借助传统书画陈设点缀出的气息,增加与观者的文化共鸣。

  焕文书院也得到了多地多领域文化学者的持续青睐和关注。全国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艺术家先后到书院开课讲学、进行文化艺术交流。

建水文庙。摄影苏枫.jpg

优势 近年来,建水县突出“以旅承文、以文活旅”,推动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摄影/苏枫

  全力打造“四个目的地”

  《小康》·中国小康网: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建水的哪个村或哪个产业、企业是典型?有哪些先进经验可以分享?

  赵雄:近年来,我们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近年来,临安镇创建为云南省绿美乡镇;西庄镇新房村委会新房村、临安镇狗街村委会中新寨村创建为省级绿美村庄。我们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探索多种联农带农机制,实现农户与经营主体多元化“联姻”,有力拉动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让农民获得更多增值收益。我们围绕增收致富,让产业发展更“旺”。持续推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云南省“一县一业”(柑橘)特色县创建,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建成了34万亩特色水果、35万亩蔬菜、10万头牛、100万头生猪、1000万羽家禽的特色产业基地。全力稳定粮、油、糖、菜等民生物资的种植、生产和供给,壮大优势产业、强化集群发展、形成品牌效应,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我们聚焦民生福祉,让民企共惠更“强”。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服务协作方式,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户建立“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合作关系,增强种源、技术、收购、销售等全过程服务,增强利益联结的有效覆盖。其中卓莓公司以加盟的方式,吸引本地企业和农户共同开展蓝莓合作种植,通过“统一供苗、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模式,发展蓝莓种植5000余亩,有效提升蓝莓果品质量的同时,带动群众增收5200余万元。红河宏斌食品有限公司与3.8万户农户开展蔬菜种植合作6万余亩,带动600余人就业,实现农户增收1.9亿元。全县累计联结4.5万余户,每年带动群众稳定增收5亿余元,户均增收1.1万余元。我们厚植发展沃土,让人才活力更“足”。坚持以人才振兴赋能乡村振兴,培育一批技术人才——“金剪刀”疏果队,让农户吃上“技术饭”,每年为全县200余家葡萄种植企业和400余家种植大户提供劳务工人700余万人次,带动4万余名群众就近就地务工,5000余名蔬果师外出务工,每年为群众带来10亿~13亿元务工收入。真正让农民端上了手艺的“碗”、吃上了技术的“饭”、挣到了工匠的“钱”。

  《小康》·中国小康网:您能否谈谈建水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具体工作进度?

  赵雄: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是吸引力,也是竞争力,更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稳住经济大盘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举措。我们全力打造“四个目的地”,持续提供更优营商环境,营造服务企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确保优化营商环境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让建水成为创新创业的沃土。

  持续聚焦发力,打造优质项目“聚集地”。围绕“多维融入、两城协同、三产融合、城乡共兴”的工作思路,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拓展招商领域,搭建招商载体,努力改善投资环境,抢抓机遇引项目,全力稳步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努力引进更多增量,促成更多项目签约落地,实现合作共赢。2023年以来,我带领有关部门、乡镇主要领导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招商6次,带动全县各级“一把手”“链长”外出招商90余次。全县省外产业类招商引资项目入库185个,引进省外产业招商到位资金78.07亿元,招商引资工作排在红河州前列。

  完善服务体系,打造生产经营“安心地”。我们积极引导产业体系、产业链条靠拢发展,为企业提供发展规划和数据支撑服务,出资1000万元设立了特色产业贷款和中小企业扶持风险补偿金,构建“风险补偿+担保+银行”的融资配套体系,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投放财政贴息贷款5714笔、2.49亿元。构建县处级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企业、部门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扎实开展“下沉一线、助企纾困、为民办事”行动,落实好中央和省、州支持企业发展的利好政策,为企业解决各类问题3000余个。

  突出提效能,打造便捷办事“最优地”。将企业开办申请受理、审批核准、结果反馈等功能集于一身,实现“一网通办”,全县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8%。大力推行“公共资源交易+电子保函”服务,取消设置和收取政府集中采购项目投标保证金,今年以来为162家企业释放保证金876.40万元。建立项目服务容缺审批机制,提供一站服务及延时、上门、异地、容缺、一对一等特色服务,及时解决项目落地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真正实现早开工、早落地、早见效。

  搭建平台聚力,打造电商创业“梦工厂”。我们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积极寻求紫陶产业发展破局之道,引导电商企业大力推进产品上行,将更多更好的产品通过互联网推向广阔的市场。建成了县级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和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通过优化物流配送体系、完善电商发展机制等举措,为入驻中心的企业节约了成本、拓宽了销售渠道,助力一批小微电商企业走向市场、扩大销售。

  总之,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和要求,全面落实云南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红河州委“337”工作思路,不断发展壮大“三大经济”,扎实推进系列“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打造实力建水、魅力建水、富美建水、幸福建水、奋进建水,推动高质量发展步伐走得更稳更实更好。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3年12月下旬刊

相关推荐


科学强国 绿色发展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