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赤子”石光银:治沙是毕生事业 40多年让“沙窝窝”变“金钵钵”

2019-03-28 15:51:53 来源:央视网 作者:于晓丹 责任编辑:田小介 字号:T|T

  央视网消息:被称为“大漠赤子”的石光银,3月25日晚登上《新闻联播》,他的治沙故事同榆林治沙造林的伟大壮举,成为“爱国情 奋斗者”专栏推出的开篇之作。

  狼窝沙是石光银1985年承包的5.8万亩荒沙中“最难啃的硬骨头”,风沙肆虐、十年九旱,石光银的“治沙战役”首先在这里打响。

  三战狼窝沙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一场大的风沙,可以把新入地的种子吹得颗粒无存,把茁壮的秧苗吹得秆断叶无,要么就是把庄稼都埋进了沙子。就算是一般的年景,地里的庄稼也要种个三四茬。除此之外,因为沙丘的移动和风沙的侵害,茅庵草舍没几年就会被沙子湮埋,村里人只得无奈再建宅第、另起炉灶,我记得光我们家就搬过九次。”

  石光银从小在沙窝里长大,饱尝风沙之苦。从20岁担任生产队长开始,他便带领群众投身于治沙事业中。1984年,石光银积极响应国家的土地承包政策,带领六户村民一头扎进了狼窝沙。

  石光银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所有人都住在荒漠中用柳条和塑料布搭的棚子里,吃的是从家里带来的硬到啃不动的干饼子,喝着沙坑里盛出来的水,实在干不动了就一人喝上二两酒,借着酒劲儿坚持干活。在治沙过程中,还会不时遇上沙尘暴,风暴经常就把人刮跑了,他们就得赶紧停下来去找人。

  第一年,遭遇了十余次大风,风蚀沙埋,栽上的树苗90%被毁;第二年,大伙儿又干了一个春天, 80%的树苗又被风沙毁掉;1988年春,石光银带领群众第三次奋战狼窝沙,以“障蔽治沙法”为指导,在迎风坡画格子搭设沙障,使沙丘不流动,在沙障间播沙蒿、栽沙柳固定流沙,在沙丘间地栽植杨柳树,使得树苗成活率达到80%左右,“三战狼窝沙”也最终取得胜利。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