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无论是在北京全国两会现场,还是在其他领域,它都成了热门词汇。 两个热点:教师故事 最近,74岁老教授“旷课检讨”的新闻和武大教师“跪着也要坚守课堂”的报道感动了全国网友,成为热点。 这段时间,“工匠精神”很热。 有人说,“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 很多人习惯把教师称为“教书匠”,其实,教师和木匠、工匠一样,除了身份的外壳不同,其内在的核心气质是一样的——都是“匠人”。 身为匠人的老师,必然当怀一颗匠心,以一颗纯粹的教育之心,始末如一,适应变化,创造可能。 当然,“工匠精神”也不是说说而已,它需要具体的行动。正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一个优秀的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为学生做好榜样。好比余功茂老师“跪守课堂”传达出的执着与坚持,又如王万森教授“旷课道歉”流露出的谦卑与坦诚。 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不仅要教授学生学问之道,更重要的是人生之道。 而匠心纯粹且独运,才让教育达到一种审美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