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颍东:村村有“管家” 服务零距离

2022-09-28 14:07:16 来源:人民网 作者:汪文婕 武艳 王锐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矛盾调解、爱心助力、公益活动、政策宣传……在阜阳市颍东区,一群贴心的“红管家”遍布多个村(居)。他们既是网格员、宣传员,也是帮扶员、调解员、督导员,发挥了在“管家吹哨”微治理中的桥梁作用。

  自“四事四权”工作法推广开展以来,颍东区以前期创新开展的“红管家”理事会基层治理模式为抓手,找准结合点,确保“四事四权”工作法在颍东有的放矢、落地生根。

  遇事就找“红管家”,准没错

  “老胡,一捆别捆太多,太多了晒不干!”9月15日上午,在颍东区杨楼孜镇八里居委会冯长国老人家,身着红色短袖的王国利一边将院落里收割好的芝麻杆捆扎成小捆,一边嘱咐一同干活的胡运明注意事项。不大一会儿,一捆捆芝麻杆整齐摆放到墙边。当天,在老人家帮忙干活的分别是八里居“红管家”胡运明、王国利、龚士敏,三人不是老人的亲人,却胜似亲人。

  虽叫不出三人的名字,但冯长国老人知道,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红管家”。今年7月,八里居委会“红管家”理事会经过前期筹备成立,经过民主推选和投票,60岁的胡运明当选理事长,并负责冯长国老人居住的片区。冯长国老两口年龄较大,且都身患慢性病,加上长期养成的一些生活习惯,室内物品摆放较乱,门口经常堆放一些杂物。胡运明在日常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和其他“红管家”商讨帮助他们改善人居环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老人家里物品摆放整齐,环境变整洁了。经过民主评议,大家一致认为老人家户内环境变化很大,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很好,符合“美丽庭院”的标准。不久前,八里居“红管家”理事会联合村委会在老人家中举办了“美丽庭院”标牌发放仪式,并给老人送去了洗衣液、泡面、口罩等奖励物资。

  今年8月,颍东区冉庙乡冉庙村郑桥庄村民郑某与兰庄村民李某因摘石榴引发矛盾纠纷,发生肢体冲突,造成郑某住院治疗,导致两家关系产生隔阂并逐渐恶化。冉庙村郑桥庄、兰庄“红管家”成员兰凤龙、赵永才得知情况后,多次到双方家庭去开导劝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双方解开心结,达成调解。

  无独有偶。近日,经过“红管家”的沟通、协调,冉庙乡冉庙村通过议事广场、张湾村通过议事长廊,分别议定了冉庙村庙东组主干道两侧路面整治和“魅力张湾——最美茨淮新河”的村史馆建设项目,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

  融入微网格、舒心微调解、贴心微服务、爱心微公益、入心微宣传、暖心微聚力……如今,在颍东“遇事就找红管家”,已成为街头巷尾、左邻右舍的共识。

  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准能行

  杨楼孜镇王屯民族居“红管家”理事长张万怀今年65岁,在加入“红管家”队伍之前,他一直无偿为群众调解矛盾纠纷,共为群众调处纠纷70余起。今年7月“红管家”成立后,他更加认真地带着“红管家”成员一起为群众调解纠纷。在处理一起土地纠纷案件中,双方当事人一直互不相让,村委会多次参与调解,但没有取得效果。张万怀得知情况后,主动表示要用“红管家”的身份参与调解。调解过程异常艰难,双方都觉得自己受委屈,最终通过8次调解专题会,两家终于握手言和。

  经过一次次的为民调解,张万怀说:“‘红管家’让我找到了归属感,也让更多愿意为社会奉献的人找到了组织。”

  到底是怎样的神秘“组织”,让村(居)民拍手称快、连连叫好,让成员找到归属感呢?原来,大家口中的“红管家”理事会是经乡镇、村(社区)党组织同意,依照民政注册程序登记备案的非营利性基层社会组织。政治觉悟高、热心村级事务、做事公道正派、有群众基础、彰显正能量……这是在采访中,大家对于“红管家”的一致印象。

  颍东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自“四事四权”工作法推广以来,颍东区高位推动,顶格推进试点推广工作;明确任务、高标准构建体系;务求实效、高质量做好推广。全区因地制宜合理划分网格,建立“1+X+N”全覆盖网格工作架构。“1”指村(社区)党总支,“X”指X个网格,“N”指N个网格员,依托“红管家”作为网格节点,构建起“大管家+小管家+流动管家”全覆盖的管理服务网格。截至目前,全区共设置网格1046个,网格长726名,精选配备2360名网格员与“五老”人员,评定“红管家”网格员2207名。此外,全区其他乡镇均已试点村级“红管家”理事会,实现全区全覆盖。在自“四事四权”工作法推广以来,颍东区网格管事解决问题219个,“五老”调事解决问题148件,支部说事解决问题105件,群众议事解决问题52件,化解信访矛盾纠纷件79件。通过排查、走访发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问题45条,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户79户。

  “下一步,充分利用微信群、横幅标语、乡村大喇叭等‘线上+线下’平台,以及‘板凳会’‘庭院恳谈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扩大群众知晓度,营造浓厚氛围。”该负责人说,探索网格员激励保障措施,借助“百企兴百村”等工作载体,吸引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参与“红管家”理事会,探索“企地共建”,构建“以企带村、以企促村、村企互动”的常态开展模式。真正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管家吹哨、乡村报道,确保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社区)”的微治理的工作目标,打通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汪文婕 武艳 王锐/文 )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