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将近,位于颍上县经开区的安徽龙耕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比平日更忙了。“早上和上午是我们自己的业务员朝外拉货,供本地和周边大型商超、饭店;下午都是快递公司的物流车,要装车发送网上的订单。”龙耕食品有关负责人李恪说,公司生产的烤鸭蛋、泥蛋,在线上线下都很畅销,预计到年底可实现产值1.2亿元。 一颗颗普通的鸭蛋,从龙耕食品公司的生产、包装线上“滚”下来,就“滚出”了一条上亿元的产业链。 现代机器+传统工艺 走进龙耕食品公司的生产线源头车间,可以看到现代机器与传统工艺同时运转。 “这些都是我们刚刚养殖场和农户家中收过来的鲜蛋。”李恪介绍,成箱的新鲜鸭蛋放在一旁,在工作人员精心操控下,分散着“滚”上分拣机器。 “这是我们花大价钱引进的最新机器。”一枚枚鸭蛋在机器上滚来滚去,自动根据不同重量,在不同的位置落下来。“机器会根据鸭蛋重量,自动分级。”李恪介绍,他们共分为5个等级。更神奇的是,分拣机器可以通过声波震动,自动识别出有破损、裂纹的鸭蛋。“有些裂纹肉眼都看不到,交给机器最放心。”李恪指着机器末端。 分拣后,鸭蛋们就要裹泥腌制啦!腌制环节,龙耕食品选择坚持传统的笨方法。“传统工艺腌出来的鸭蛋才更香、更有小时候的味道。”近两年公司产品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关键就是坚持老工艺,留住了儿时的味道。 车间里有多个黄褐色的大桶,散发着些许咸腥味。“这里头就是草木灰、草木灰,加上一些调味料。”工人围在大桶旁边,小心翼翼地把每一枚鸭蛋均匀地裹上泥,“就跟以前家里腌鸭蛋一个样。” 鸭蛋裹上黄泥后,被运至恒温车间,静待时间给予新的风味。“车间温度基本控制在28-29度,平均腌制20天。”李恪解释,恒温腌制的鸭蛋质地均匀,口感更好。完成腌制的鸭蛋再经过烘烤、杀菌、包装,经过线下线上多重渠道销售出去,搭乘物流车辆,走向市内外市场。 从小作坊到大工厂 李恪和公司创始人都是颍上人,很了解本地尤其是八里河周边鸭蛋的优势和特色。“其他地方的人也认可,但我们总体上体量小、影响力不大,很难成气候。”2016年11月,龙耕食品在颍上经开区注册成立,大量收购颍上及周边地区农户和养殖户的鸭蛋。“前几年是租的厂房。”疫情期间,龙耕食品抗住一次次市场波动,生产规模稳步扩大,品牌影响力也逐渐提升。 去年,龙耕食品在颍上县经开区建设了自己的工厂,并顺利投产,成为一家集鸭蛋生产、销售、加工、运输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龙耕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里,不仅有分拣、恒温腌制、烘烤、真空杀菌、包装等多个生产车间,还有专门的视频直播间。 生产车间里,鸭蛋在从一个环节滚到下一个环节;库房里,产品袋、礼盒分门别类码放、装卸,老板接待着一波又一波客人;各大电商平台上,“御福缘”“陈小手”等品牌稳居销量前排…… 产业链向两端延伸 “这栋楼是我们的蛋黄酱生产车间,节后就可以启用了。”李恪介绍,公司品质部和技术研发部经过研发和考察交流,已经掌握了较成熟的蛋黄酱制作工艺。 “我们已经尝试生产了一部分,市场反响不错。”李恪介绍,蛋黄酱项目投产后,公司可年产500万平瓶蛋黄酱。上马蛋黄酱项目不仅可以增加产品品类,提高产品附加值,也提高了破损裂壳鸭蛋的利用质效。 向下游拓展利润空间的同时,龙耕食品也不断向上游“开疆拓土”。近年来,该公司发展了2个养殖场和一个育雏厂,也与本地养殖户及周边养殖合作社合作,定期收蛋,目前已带动150户养殖户发展蛋鸭养殖,为周边村民家门口就业提供了机会。下一步,公司将继续走好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之路,打造“电子商务+”“互联网+”产业服务模式,推动当地农产品销售与电商的深度融合。(李方达 刘金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