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浦花农刘启贵:“以花为媒”奔小康

2016-04-29 13:08:20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王慧 责任编辑: 字号:T|T

  
荔浦花农刘启贵:“以花为媒”奔小康

  中国小康网讯 通讯员王慧 综合报道 皮肤黝黑、个头敦实、讲话豪爽,这就是48岁的花农刘启贵。然而,在马岭镇福德村,刘启贵可是远近闻名的“名人”,村民们都亲切地喊他“阿贵”。

  ”说起自己的“奋斗史”,刘启贵半开玩笑地说。上世纪90年代,靠着一手木工技艺,刘启贵在镇上开了一个家具厂,每天摆弄各种木头,日子也还过得去。然而,随着家具生意越来越不景气,刘启贵的家具厂也面临着倒闭。眼看着家具厂“不死不活”了一段时间,刘启贵一咬牙,索性把家具甩卖了,关闭厂房回家种地。

  当惯了“老板”,哪里还能沉得下心干农活?没过多久,地也丢荒了,刘启贵干脆就在家打牌消遣。年迈的老母亲看不过眼了:“阿贵啊,你看你家具厂倒了,地里也没给我种出一粒米来,真是样样干不成。现在还在家啃老,你就打算这样过一辈子吗?”

  母亲的一番话,让刘启贵十分羞愧。他当下就暗下决心,要到广东打工。由于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妻子王秀日也主动提出一起去。2000年,王秀日在深圳找到了一份保姆的工作,刘启贵则四处找商机。经过一番观察,刘启贵发现沿海一带对花卉苗木的需求量很大。头脑聪明的他立即想到了从“花花草草”上赚取“第一桶金”。

  于是,刘启贵开始收购花农们的桂花苗。尽管每一株的利润很微薄,但足以让他充满信心。2005年,由于不满足于只做中间商,刘启贵从广东回到了荔浦,开始了自主创业。

  刚开始,刘启贵只是试着种了2亩花卉苗木。“当时好多村民笑我。他们讲阿贵是不是疯了,个个都种稻谷你跑去种花。”刘启贵说,当时马岭镇种植花卉苗木的人并不多,他是最早的一批。他跑去找了不少花卉苗木培育与管护的书籍来研究,同时还积极联络沿海地区的市场。当年他就赚到了数万元。接着,夫妻俩又包了43亩地种起了桂花等苗木。农忙的时候,刘启贵顾不上回家吃饭,就让妻子把饭拿到田埂上,两人一起坐在地头吃。功夫不负有心人,桂花苗木市场最好的那几年,刘启贵的生意越做越大。但好景不长,近几年,桂花市场滑落,刘启贵当机立断又种起了红檵木和毛杜鹃。

  “闯荡15年我总结出了经验,永远不要放弃‘有色花木’。什么是有色花木呢?譬如毛杜鹃,这些花木在城市园林、公路绿化带的需求量很大的。”刘启贵说,别看红檵木只是几分钱一株,但一次性种植600万株,就有数十万元。“这些毛杜鹃,就是我今年的摇钱树啦。”

  去年,刘启贵夫妇光靠花卉种植这一项就获利100多万元。“我的牌友们现在最讨厌跟我打牌。”刘启贵说,由于从前在广东积攒下了一些人脉关系,加上经常在网上发布供求信息,如今他每天都能够接到订单。“有时候一局牌的时间,我就能接到几个订单。”而我们的采访也几次被电话打断。“一位四川的老板本来是要10万株小苗,随后又追加到了15万株。”刘启贵一边记录,一边笑呵呵地说。而王秀日告诉我们,他们接过的最大订单是一天40万株。

  刘启贵靠着花卉苗木发财了的消息,传遍了整个麻芥厂屯。这下再也没有村民敢笑话他了。在他的“模范效应”影响下,好多村民都开始弃稻种花。但苦于没有销路,村民们都很迷茫。这时候,刘启贵站了出来:“你们都叫我‘阿贵’,那我就要带领你们一起‘富贵’!”

  说到做到,刘启贵挨家挨户地查看了村民们的苗木。在有订单时积极穿针引线,帮助村民们销售。去年,经他手销售的苗木就达到了4000万株。“这儿附近村民80%的苗木都是我帮着卖的。”刘启贵十分自豪地说。

  值得一提的是,刘启贵和村民们“发花财”的故事在马岭镇迅速传开,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带动了更多的人从事该产业。有数据统计,2014年,马岭镇有65%的农户都种植花卉苗木,有170多位苗木销售经纪人,花卉苗木年交易额达8000多万元,有50多个花卉苗木种植农户实现了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