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江83岁老奶奶卖早餐23年 多年未涨价

2016-04-22 16:55:05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蒋卫阳 责任编辑: 字号:T|T


 

  尽管时代变迁,但总有些人让我们共同记忆,总有些感动温暖着你我胸怀。这些日子,衢州一位卖早饭的83岁老奶奶,成为网友们纷纷点赞的对象,她的故事也在网上不胫而走:

  这位家住衢江区黄坛口乡黄坛口村的老奶奶,除了周日,每天清晨都会准时出现在村桥头摆摊,而且一摆就是整整23年。她卖早饭,23年未涨价,5毛钱让你吃饱…… “粽子五毛一个,鸡蛋饼五毛一只,糯米鸡五毛一只,豆浆五毛一袋……”这些都是老人早起亲手做的,豆浆也是一大早磨好的,有人说这可能是全浙江最便宜的早餐了。

  按照现代经济学理性人的假设,这位老奶奶是不够“理性”的,这23年下来,且不说周边原材料成本涨了多少,就说在工业化时代,她这起早“手工制作”的人力成本,就显得更为珍贵。显然,影响老奶奶的“定价策略”,除经济因素之外,还有别的非经济的考虑。这从相关报道中也可看出来,这位老奶奶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早晨上学的孩子,有时孩子钱不够,她就将茶叶蛋、豆浆等送给他们……其对孩子的关爱之情溢于言表。

  打动无数网友的正是老奶奶身上这种淳朴的仗义精神。这种仗义精神在中华传统辞典中有迹可寻。例如清代盛极一时的浙东学派,就主张义利并举。这种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精神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表现在具体行为习惯上,延续下来,无形中成为一种“老规矩”“老做法”。

  这里之所以称之为 “老规矩”“老做法”,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变迁,这些规矩和做法也经受了冲击,在一些人眼中被视为过时。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将“义”字抛在脑后,唯利是图、尔虞我诈甚至谋财害命的现象我们还见得少吗?“毒牛奶”“毒蔬菜”“毒大米”“毒水果”的存在就是一个明证。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