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籍清官张津:敢于直谏作风未更改 廉节清誉传千古

2019-06-26 20:25:35 来源:人民网 作者:宫晓磊 责任编辑:九久 字号:T|T

    明成化二十二年《广东乡试登科录》里的博罗举人张津。    严艺超 翻拍

  明成化二十二年《广东乡试登科录》里的博罗举人张津。 严艺超 翻拍

    博罗东山公园有条崇廉道,讲述着张津等博罗历代清官廉吏的事迹。    惠州日报记者宫晓磊 通讯员梁博 摄

  博罗东山公园有条崇廉道,讲述着张津等博罗历代清官廉吏的事迹。 惠州日报记者宫晓磊 通讯员梁博 摄

    博罗东山公园里的张津碑墙。  惠州日报记者宫晓磊 通讯员梁博 摄

  博罗东山公园里的张津碑墙。 惠州日报记者宫晓磊 通讯员梁博 摄

  近日,广东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结果出炉,我市有两部作品获奖。其中,广播剧《县令张津》反映了惠州籍清官廉吏张津在任期间不畏强权、守护百姓、造福乡里、赢得民心的故事。那么,张津是何许人也?他有哪些值得称道的事迹?记者查阅相关资料获悉,张津是博罗人,明成化二十三年进士。他一生不受贿,不徇私,依法办事,受到老百姓的称赞和爱戴。

  初做县令

  在官衙门屏刻倡廉楹联

  据《惠州名人列传》介绍,张津(1464-1518),字广汉,号罗峰。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张津中进士,第一份差事是做福建建阳县令。甫一上任,张津就在官衙的门屏上铭联:“宽一分,民受赐一分;取一文,官不值一文。”这副著名的倡廉楹联一直跟随着张津宦游四方。他巡抚苏松诸府时,还将此联刻在浙江海宁县城的谯楼上。海宁谯楼是观赏“海宁潮”的胜地,四方游客云集于此。张津用老百姓看得明白听得懂的语言,把自己的为官准则公之于众,实属难能可贵,也是用心良苦的。张津此联对后世影响很大,嘉清进士钱君望任藩司参议,撰联自励:“宽一分,民受一分,见祜鬼神;要一文,不值一文,难欺吏卒。”要求属下衙门都要张贴,其语其义均参取于张津此联。被康熙称为“操守为天下清官第一”的张伯行,任江苏巡抚时在《禁止馈送檄》上鲜明地提出:“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显然也在传承着张津的精神。

  张津在建阳任职前后七年,做了几件让百姓得实惠的好事:第一是革除陋俗,扶救贫弱。当时建阳“有健讼者,恒以人命诬抵”,张津“躬验反坐之,民俗遂革”。第二是训练民兵,筑城保境。他率众抵御矿贼吴太儿的流劫,事宁之后说:“此不可恒也”,遂筑起城墙1130丈,以民兵自守,居民安全有了保障;第三是救灾民,甘冒“自专之咎”也要拨出官库款项买米赈灾。为此,他亲自下乡查看灾情,统计受灾人数,核发赈济粮食,劝说富户借余粮给本村贫民度荒,由官吏出证,待岁熟时偿还。这些举措切实有效,使很多灾民免于饿死。除此之外,张津还为朱熹、蔡元定等贤祠置祭田30亩,使得乡人能够维系贤祠香火,使地方优秀的人文精神得以传承。张津在建阳的善政,在当地人民中广为传颂,人称张“公之保障一方,功尤伟矣”。

  遭遇挫折

  敢于直谏作风从未更改

  弘治六年(1493),张津丁忧归里,三年孝满后任顺天府大城县知县,以廉勤治县如在建阳时期,政绩显著,获授贵州道监察御史。任御史期间,张津奉命清理江浙屯田,将向来奸弊者根株悉拔,军民无不佩服。

  弘治十四年(1501)冬,张津遭遇人生中的第一个挫折。这一年吏部空缺尚书,廷臣皆推马文升和闵珪,而张津和文森、曾大有等监察御史则极力推举致仕尚书周经和两广总督刘大夏。没想到此举竟忤旨而下诏狱,所幸各台省官员纷纷上疏营救,才得以宽释。弘治十八年(1505),复官的张津不怕明孝宗记念前嫌,提出“勤讲学,详下问,慎命令,参众论”4条建议。在“详下问”中,张津直言不讳:“陛下延访大臣而庶官不与,则止诹一事而他政不闻,非所以明目达聪也”;在“参众论”中,他更是毫不留情地指出:“致仕尚书周经等众,皆以为贤而爵赏不加;科道官所劾知府王溥等众,皆以为贪墨而黜辱不及”,希望皇帝识辨是非,奖罚分明。这些建议结果被皇帝嘉纳。张津在御史台上三年任满后朝考为称职。

  正德元年(1506),张津任广西巡按御史,敢于直谏的作风一如往昔,总镇两广太监韦经擅移官库银六百两、巡抚都卿史潘蕃擅自增吏,人多讳言,他认为吏治若不整肃,则“朝廷之法令自此不行,天下之弊端自此日开,贪污之风自此日长”。于是愤然上疏弹劾。在广西任上,张津亦颇多善政,“均力役,禁横敛,罢秕政,拊远夷,所措必为后世式”。

  执掌泉州

  不惜与太监刘瑾硬碰硬

  明正德三年(1508),张津升任福建泉州知府。其时正逢太监刘瑾挟持幼主,盗柄天下,擅威作福,恣意敛财。刘瑾一个重要敛财手段就是把持港口船舶,由党羽走私获利,当地官员为远祸自保,对此从来不敢过问,没想到这一回,竟然碰上了张津这颗硬钉子。据万历《广东通志》载述,张津对此毫不留情,“以严重镇之,辄屏息去。”在泉州,张津“政平而信,吏牍无敢欺者,民讼无敢诞者”,是一位贤明太守。而于心不甘的刘瑾为了拔掉这颗眼中钉,竟然伪造圣旨,把刚上任三个月的张津削职为民。张津离开时,泉州人怅然塞道相送。

  张津被革职返乡后,刘瑾仍不解恨,必欲使其家败而后快,三次借故对张津罚米。正德五年(1510),刘瑾事败被诛。地方官员见张津家贫如洗,不忍再去收取未交部分,以待朝廷酌情宽免。没想到张津较起真来,认为刘瑾当诛,但罚命已下,若借口不纳,便“是欺也”,坚持把罚米交齐,好一副典型的惠州人“硬颈”性格。

  很快,张津以“年力才识皆堪任”复官,调任宁波知府。他惜民力,省浮费,凡可与民休养生息之事均力行之。张津还妥善处理了由宁波登岸入贡的倭人。这些倭人“性悍而贪”,“居民苦其暴,至有闭肆塞户以避之者”。由于河道梗塞,又不能及时将他们遣走。张津即对这些倭人宣谕中国法律,命其遵行勿违,否则严惩不贷;又据倭人多信尚佛教,将他们分散到各寺庙中去,使其“散而不能聚,不敢为暴,如编民然”。此举让倭人一见到张津就“怖悸”不已,称张津为“天人也”。张津为民解忧而“费不及民”,深受百姓拥戴,也遭到一些官员的嫉妒。一位名叫梁瑶的市舶中官就颇多中伤之辞,令张津一怒之下欲弃官而去。百姓闻此,呼号请愿挽留,梁瑶见势不妙,只好引咎辞职。

  减俸安民

  与老百姓共渡难关

  正德八年(1513)正月,朝廷升张津为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大明王朝经历了漫长的和平年代,至此已军心松弛,武备不整,沿江战舰皆朽废不堪,武器兵械亦多磨损。而军官昏贪腐,兵士多役于私门,战斗力下降。对此,张津大力整饬,严治军吏,使兵威大振。尤为难得的是,当时张津已敏锐感知宁王朱宸濠有篡夺皇位的野心,着意严握南京要害以备其患,令朱宸濠有所忌惮,不敢轻举妄动。直至张津死后一年,他才起兵夺位上演了明史中著名的“宸濠之乱”。

  正德十年(1515)十一月,张津以平定江西桃源各峒山民起义有功,升左副都御史,巡抚苏松诸府兼总理粮储。当时当地“百司宿弊,盘错不可校”,张津细察搜别,揭露无遗。一位达官的家童仗势作奸,干犯官府,欺压民众,张津铁面无私,立即将其绳之以法。让人肃然起敬的是,当张津了解到江南民力已竭,为休养生息,他减俸安民,“先自身始,日取廪五升,薪数束,余悉裁免”,以安养百姓为务。正德十三年(1518)正月,朝廷有诏令免除江南拖欠租赋数十万两,而工部却以岁办物料不宜免除,“促征如故”。眼看百姓负担要加重,着急的张津数次上奏,称“诏令乃人主之大柄,不可不信”,甚至直言“朝廷不宜失信于天下”,硬是说服了明武宗。

  这时的张津已年老力衰,离生命的终点不远了。在他生命中的最后几个月里,他还专门取道浙江,平定了30多年来令官府束手无策的汤、许两姓贼乱,以功升户部右待郎兼左佥都御史。可惜的是,张津因为冒暑行师,竟劳瘁成疾。他一再请求退休,均奉旨慰留。张津在病中把卧榻搬到公堂上,躺着批阅公文,不久死在任上。这一年,他55岁。

  张津死后,朝廷以其“历官清谨,且有平贼功”,特赠南京户部尚书,令有司治葬事,遣官谕祭。据方志载,张津墓葬在博罗县城西五里龙冈,即梅花东头村后背山,当地人称此墓为“猛虎跳墙”。这座墓早已被盗毁,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文物普查时,仅在墓地杂草堆中发现一块刻着“张宅后土”的墓界石。

  张津奉献了一生,留下廉节清誉传颂千古,成为后来者学习的榜样。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