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州锣鼓:具有浓郁的楚汉文化韵味

2016-10-14 07:04:05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凤铎 责任编辑:邓丹凤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寿州锣鼓是安徽省的寿县汉族鼓乐,曾为战国时期楚国的都会。楚文化积淀深厚,作为楚文化一支奇葩的寿州锣鼓,流传于寿县以及沿淮流域周边县、市,融进了淮河地区传统的“十八番”、“凤凰三点头”、“兔子扒窝”“长流水”、“大小绞丝”、“双绞丝”、“小五番”等锣鼓谱精华,经过改编发展而成。所用乐器,除通常的大筛锣、大腰鼓、大小钹、云锣、手锣之外,与众不同的是所用主锣称作“钢锣”,声音清脆、洪亮,声播数里,具有浓郁的楚汉文化韵味,在沿淮地区独一无二。

  艺术特色

  组成

  在沿淮流域,打击乐占有重要的地位,寿州锣鼓是沿淮流域汉族民间艺术的代表和缩影,很多曲目都是以寿县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发生过的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民风民俗为题材,生动地展现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寿州锣鼓演奏的乐器,不限于鼓、锣和钹,通常有大筛锣、大腰鼓、大钹、小钹、小锣、云锣,品种多表现力丰富。值得一提的是,它使用的主锣为钢锣,钢锣体积小但厚重,打击时如同敲击空缸发出“缸、缸、缸”的声音,演奏时声音十分洪亮、清脆,传播距离远长,数里之外都能听得清。寿州锣鼓的演奏乐谱,综合江淮地区传统的“十八翻”、“花鼓歌”、“凤凰三点头”、“长流水”等锣鼓谱的精华。

  特色

  北方的锣鼓多以旗手为指挥,而寿州锣鼓的演奏是以“钢锣”、沙锣手轮流指挥,再辅以鼓手、锣手交替指挥,避免了演奏时动作单调、格局僵化现象,形成动静交替、配合默契的表演局面。如此一来,寿州锣鼓演奏效果不仅有我国南方锣鼓特别是江浙一带 “十翻锣鼓”舒缓、柔和的特点,也具有北方中原地区“威风锣鼓”的高亢、激昂的特点,赢得“会说话的锣鼓”美称。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