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黑山二人转

2016-08-19 08:20:47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王慧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黑山二人转

黑山二人转。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小康网 黑山二人转是辽宁省黑山县的汉族民间曲艺,黑山县是中华民族沟通关内外的咽喉要道,是关内外进行政治经济联系和文化艺术交流的必经之路。黑山县半拉门乡是东北二人转的发祥地之一。从历史上艺人的流动情况来看,辽北、吉林、黑龙江一带著名唱手,有不少都是黑山县人,或者和黑山县艺人有师承关系。黑山县对普及和推广东北二人转功不可没。2006年,黑山二人转获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黑山县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二人转来源

  黑山二人转是辽西走廊上流动的汉族民间歌舞,主要为辽西走廊上历代商旅、官兵服务。辽西古道上的骡马大市,正是黑山二人转发展繁荣的大舞台。所以,黑山二人转在汲取关内外各民族歌舞艺术的基础上,形成了区别于吉林、黑龙江地区的二人转的独特形态。黑山二人转表演细腻,唱腔丰富,有许多优秀的保留剧目和极具特色的行业习俗。

  纯正、优美、“字重、腔清、干板夺字”是黑山“二人转”的精华所在。这种“大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的艺术形式在黑山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80%的农民都会唱上几句,在不少乡村,很多夫妻组成行话所说的“一副架”常年在东北三省演出。

  黑山县二人转不但在史、志、论的发掘整理上有了长足进展,在剧目的创作、整理和演出上也成果辉煌。作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黑山二人转应本着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原则,繁荣二人转的创作和演出,让黑山二人转这朵奇葩在中华文艺的百花园中更加娇艳。

  二人转艺人

  有专家说,二人转艺术是农民的“一个充满音乐情趣的宇宙”,是一种生命形式,是宣泄的载体。二人转音乐号称“九腔十八调”,是东北民歌、秧歌、民间音乐的总汇,是关东大野和民族风情经长期积淀而成的“乡音”。二人转也像相声一样有四门基本功——唱、说、扮、舞。“说”在二人转的表演中虽然不像唱占的比重那么大,但真正的说口做到“抱板、滚板、干板夺字”,不丢一字,不丢一板,也不是那么容易。传统的二人转艺术在黑山的文化史册上占有重要位置,在发展现代二人转艺术上,黑山更是人才济济。

  吉林省著名二人转艺人李青山的师傅张相臣,是黑山县早期艺人之一,其艺术造诣很深,尤其精通抱板、掏板等技巧,板槽子功夫很硬,由此可见,二人转东西南北四派以讲板头为特点的西派推黑山为代表,确实是由来已久的。

  黑山二人转著名女艺人李秀媛(艺名筱月霞)板头硬,嘴皮子利落,以“慢板听味,快板听字”闻名艺坛。辽宁省二人转专家马力对她的抱板、滚板等唱功给予很高评价。老人家尽管已年近古稀,但每天都要向弟子悉心传授二人转的唱腔、身段、扇子、手绢等技艺。20多年来,已经有500多名弟子师从李秀媛。这位老人正在为黑山二人转的继承和发扬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当地人戏称老人是“县宝”级的人物。

  黑山有一个专业黑山二人转剧团,还有多个民间二人转艺人小班。李秀媛、朱桂珍、李文兰、金文志、杨少哲等艺人退休多年,虽然身体状况不佳,但也培养出不少二人转新秀。王丽珠、卢翠萍等中年演员,始终活跃在演出一线。王小宝、孙丽蓉在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中获金奖、银奖后,随着电视剧《刘老根》的热播,二人也随着二人转,转红了全国。

  二人转保护

  作为一种汉族民间艺术,已经很少有人记得这些优秀的保留 剧目和极具特色与行业习俗的二人转演员了。从老艺人口中抢救二人转文化遗产,已属当务之急。发掘整理辽西二人转的保留剧目,在当前,对推陈出新,净化、绿化、美化二人转舞台,还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发展和扶持绿色、地道的二人转艺术,黑山县在几年前就举办过两次二人转大赛,2003年还承办了辽宁省“梅雪杯”二人转擂台赛。通过各种比赛促进了演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优秀演员相继涌现出来。

  黑山县举行了“打造黑山二人转文化品牌理论研讨会”。会上,东北二人转音乐专家那炳晨认为,新时期二人转的呈现可以是“不全是曲艺的曲艺,不全是戏曲的戏曲,不全是歌舞的歌舞,不全是小品的小品”,“随着二人转演员素质的提高,脏口会淡化变成幽默,不必大惊失色”,“人民群众喜欢的满意的作品就是标准”。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