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中共成都市锦江区委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深入探索“街道呼·部门应”服务基层工作机制

2022-12-15 16:55:03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明晓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一、案例背景

近年来,锦江区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街道“看得见管不着”、部门“管得着看不见”等责权不对等、力量统筹不足问题,聚焦做强街道做优社区,紧紧围绕群众、企业等急难愁盼问题,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制度创新,深化“党委领导双线融合”改革,大力实施“街道呼·部门应”工作机制,着力在明责赋权、资源下沉、便民增效等要素上下功夫,全力做实中枢、做细清单、做优流程、做精平台、做好考评等全过程制度机制,积极推动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努力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二、主要做法

(一)做实呼应机构。首创区级呼应工作办公室,负责对呼叫事项进行统筹协调、联动处置、督促推进、暗访督查和问题备案,组织召开工作调度会31次,研究解决突出疑难问题和重大风险隐患73件。在部门、街道指定一名分管负责同志专司呼叫响应工作,做到责任落实在一线、调度运行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

(二)做细呼应清单。树立鲜明基层导向,通过走访调研、热线诉求、舆情检索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急难愁盼,并于2020年首批梳理出涵盖社区环境治理、物业管理、应急事件处理等11类45项呼叫事项清单,2022年拓展至121项,依照职能职责分类划定问题呼叫范围,明确应答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形成街道部门“照清单履职、依清单办事、按清单问责”的协同配合工作格局。

(三)做优呼应流程。根据事项清单解决难易程度,划分为简单问题、一般问题、复杂问题三个等级,明确自行处置、对口呼叫、联动处置、逆向派单4类呼应流程,畅通呼叫接收、派单调度、应答流转机制,全面实现呼叫、派单、结案、备案清单化闭环式管理,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治理流程体系。

(四)做精呼应平台。依托“大联动·微治理”平台搭建“街道呼·部门应”通道,实现线上线下双线呼应,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问题转办流程,强化反馈督办,提升问题解决效率。依托区城运中心,积极推动“大联动·微治理”指挥中心、网络理政中心、网格化智慧治理中心和城管数字化监管中心4个平台有效整合,积极融通网格化、数字城管、警综平台、信访等信息系统,建强区智慧治理中心和街道智慧治理平台。

(五)做好呼应考评。建立锦江区“街道呼·部门应”专项评价机制,出台街道评议区级部门试行办法,坚持“一事一评”“一月一考评”,实现过程评议和年度评议相结合。每月对“呼叫”准确度、“呼叫”和“派单”问题落实、问题化解率等情况进行通报,推动街道与区级部门常态化互联互动,督促部门履职尽责,提升服务基层质量水平。共落实过程“一事一评”500余件,制发问题通报20余期。

三、主要成效

“街道呼·部门应”机制,通过明责赋权,初步解决了基层社会治理长期存在的“条”“块”分割问题;推动了治理重心下移,解决了一批基层治理的痛难点问题;树立了鲜明基层导向,有效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优化了社区治理机制,着力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治理体制,形成街道、部门协同运行、高效联动、共抓治理、共促发展的工作格局。自“街道呼·部门应”启动以来,先后处置解决简单问题呼叫事项12余万件,协同处置一般及复杂问题423件,办结率达100%,其中,研判社会治理痛难点问题369项,发动“春熙嬢嬢”“唐璐工作室”“小牛哥”等社会力量参与调解处理一线矛盾问题180余次。相关做法受到省委督查绩效办高度肯定,先后被中国改革报、四川卫视、成都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以“街道呼·部门应”为依托,锦江区先后被评为“省级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区”和“省级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区”。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