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剑 :发挥镇域经济的影响和作用

2024-02-17 11:37:52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陈剑 责任编辑:康小君 字号:T|T

  镇域经济是一个建制镇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是国民经济架构中最基本单元,也是一个开放的经济体。 镇域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行政体制原因,一些镇不属于行政区划的县和县级市,而属于地级市、副省级市和直辖市辖区中区域经济内容。例如,广东省的一些镇,直接隶属于地级市,不属于县域范畴。就全国而言,大部分镇域经济是县域经济一部分。

  一、建制镇数量

  1978年我国建制镇数量2176个,到2002年增长到20601个,增长了8.48倍。之所以增长这么快,一个重要原因是,1984年,中央适当放宽了建制镇的设置标准,撤乡设镇步伐明显加快。同时也出现了建制镇质量不高,布局散乱等一系列问题,2002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暂停撤乡设镇工作的通知》,进入到建制镇理性发展阶段。截止到2020年,中国拥有的乡镇级行政单元38741个,其中建制镇的数量是21157个,占比达到54.6%。

  2020年全国建制镇镇域面积469.7万平方公里,占到全国国土面积的48.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9.42万个,占到全国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48.62%。

  二、建制镇人口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1年中国县域统计年鉴》,2020年我国建制镇镇域户籍人口8.19亿,占全国总人口58.1%,镇域户籍人口平均3.9万人,其中人口在5万以下、5-10万、10万以上的建制镇数量分别占比为74%、23%和3%,我国建制镇的75%镇域总人口在5万以下小城镇为主,其中仅有662个镇域户籍人口大于10万人。

  2020年全国建制镇镇域面积469.7万平方公里,占到全国国土面积的48.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9.42万个,占到全国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48.62%。

  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建制镇镇区常住人口为3.25亿,占到全国人口23%,占全国城镇人口的36%。建制镇镇域户籍人口8.19亿,包含镇域范围内的农户,且大量户籍人口流动到大中城市,是建制镇镇域户籍人口远多于建制镇镇区常住人口的原因。

  与六普数据相比,十年间建制镇镇区常住人口人口增加了0.59亿;占全国总人口比重提高了3.15个百分点,但是占全国城镇人口比重下降3.75个百分点。这说明建制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保持了稳步增长,但是在整个城镇化人口中的占比出现了下降,说明我国城镇化人口主力并未聚集到建制镇,而是聚集到建制镇以上的大中小城市和特大超大城市。在中国未来城镇化发展中,应当提升建制镇在中国城镇化的作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水平。

  建制镇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中承担着重要作用,是推进就地城镇化的核心载体。就地城镇化第一个门槛就是农村人口的进城,这个进城就是指以建制镇包括城关镇在内的农民进城的最合适的门槛,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多元化的,更高层次需求的良好路径。有利于农民从事离土不离乡的一些职业,包括在建制镇从事物流、交通、餐饮,但是居住仍然可以回到农村,离土不离乡。

  发展建制镇能够解决我国当下存在的庞大的留守群体问题。一些农民工到大城市去,留下的留守群体会面临诸多问题,而农民工选择在建制镇就业,有利于他们关注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并且,发展建制镇来开展就地城镇化也是减轻缓解大城市病的非常重要的分流渠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支撑。有利于推动城乡融合和一体化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已进入到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阶段,必须分层次梯度式推动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其中,建制镇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对接和支点作用。特别是在城乡的这种要素流动上,包括城乡商贸、物流、集散的功能上,建制镇发挥了一个很好的提升农村、带动农民和加强农业的很好的作用。

  三、镇域经济

  镇域经济由村域经济组成,外部是县域经济,城市经济。镇域经济是县域经济、城市经济的组成部分。

  发展壮大镇域经济,是实施统筹城乡方略的重要节点。发展镇域经济是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乡村发展的升级版要求。镇域经济与村域经济发展一脉相连,互为支撑。

  镇域经济在承接产业转移、优化经济结构、推进城镇化、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发展镇域经济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需要,是增强镇域造血功能的需要,是带动乡村振兴的需要。

  资料显示,2023年中国镇域经济综合实力前100强常住人口平均值为26.71万人,其中广东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常住人口最多,超过95万人,堪比一个百万人口大县;镇本级可用财力平均值为21.38亿元,其中昆山市玉山镇、花桥镇和珠海横琴镇都超过了50亿元,富可敌“县”。

  2023年,中国镇域经济综合实力前100强分布在11个省份,但数量分布严重失衡,其中江苏最多,43家;广东和浙江位居其后,分别为23家、15家。中西部地区加起来仅有8个镇入围。贵州、湖南、湖北各有一个镇入围,分别是仁怀市茅台镇、长沙县黄花镇和鄂州市华容区葛店镇。对中西部地区来说,强镇兴村任重道远。

  四、广东镇域经济强大原因分析

  广东省县域经济发展不足,且镇域经济强大,这与广东省行政设置有关。

  1、一些城市行政升格,镇没有升格

  广东省万亿元城市全国最多。 深圳、广州、佛山、东莞、惠州等一线城市为代表,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经济实力。特别是深圳、广州,2023年经济总量都已经突破3万亿元。

  广东万亿元城市中,有些城市原先就是县级市。例如东莞,升格为地级市后,过去所管辖的镇没有升格 。

  2、行政区划调整

  一些发达的市县,被划入大城市的区,这也导致了县域经济发展不足。例如,增城位于广州东部,有1800多年历史,曾于1993年撤县设市,是著名的荔枝之乡、牛仔服装名城和新兴汽车产业基地。后增城市撤消,成为广州所管辖的区。

  3、“县弱镇强”是广东显著标签之一

  2022年,全国百强镇,广东就占了33座。共有29座来自这东莞(16座)和佛山(13座)。在全国城市中,两座城市的百强镇数目也仅次于苏州20座,分列2、3位。考虑到两市市域面积与苏州相差悬殊,百强镇密度明显更胜一筹。

  2022年,全国有四个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元的镇域经济体,其中广东佛山就有狮山镇和北滘镇。

  2022年广东镇域经济综合发展力前十位,经济总量都突破了500亿。

  广东的镇域经济发达,并非城市化高度发展的结果,而是在当地特殊行政管理体制下,市场和本地人自发形成的一种经济形态。在自下而上的推动下,镇发挥出了作为城市最小经济单元的最大自主性和能动性。不同产业在不同的镇中自成一派、自我生长,逐渐发展成为每个镇赖以脱颖而出的基础。到现在,“一镇一品”仍是广东佛山、东莞镇域经济的基本特点。

  五、推进镇域经济发展

  2022年5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了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和具体任务,对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减缓三留问题的严峻程度有重要意义。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有1507个区县(占中国全部2896个区县的52%)人口在减少。这其中,大部分属于县域农村人口。七普数据还显示,2020年我国建制镇镇区常住人口为3.25亿,占到全国人口23%,占全国城镇人口的36%。与六普数据相比,十年间建制镇镇区常住人口增加了0.59亿;占全国总人口比重提高了3.15个百分点,但是占全国城镇人口比重下降3.75个百分点。建制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保持稳步增长,但是在整个城镇化人口中的占比出现下降,说明我国城镇化人口主力并未聚集到建制镇,而是聚集到建制镇以上的大中小城市和特大超大城市。这是导致三留问题的原因之一。

  中国人口城镇化发展,是包括“城”和“镇”在内的整体发展。在中国未来城镇化发展中,应当提升包括县城在内的建制镇在中国城镇化的作用,即镇域经济的发展。

  就地城镇化就是降低农村人口进城门槛。这个进城就是指以建制镇包括城关镇在内的农民进城的最合适的门槛,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多元化的,更高层次需求的良好路径。有利于农民从事离土不离乡的一些职业,包括在建制镇从事物流、交通、餐饮,但是居住仍然可以回到农村,离土不离乡。

  发展包括县城在内的建制镇,即镇域经济发展,有利于解决我国当下庞大的留守群体问题。农民工选择在县城和建制镇就业,有利于他们关注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因而能够极大缩小和缓解三留问题的严峻程度。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