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剑:县域经济发展的“十个有利于”!

2024-02-06 15:29:03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陈剑 责任编辑:明晓 字号:T|T

有人问我,为什么关注县域经济发展 。2024年2月3日,县域经济发展座谈会在海口举办。笔者在座谈会上发言,提到关注县域经济发展的理由。这篇小文就是在此次发言基础上略作补充修改而成。 

640.jpg

2024年2月3日上午,县域经济发展座谈会在海口举办。

一、有利于提升中国城镇化质量

“城市化”和“城镇化”在一般意义上具有一致的内涵,都包含“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但二者又有所区别。从词义上看,“城镇化”包含“城市”和“镇”,大中小城市、城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步推进的城镇化更符合国情,更有利于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的发展。人口城镇化具体而言是指城镇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比例不断提高的过程。

“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建制镇镇区常住人口为3.25亿,占到全国人口23%,占全国城镇人口的36%。与“六普”数据相比,十年间建制镇镇区常住人口人口增加了0.59亿;占全国总人口比重提高了3.15个百分点,但是占全国城镇人口比重下降3.75个百分点。这说明建制镇人口在整个城镇化人口中的占比出现了下降,说明我国城镇化人口主力并未聚集到建制镇,而是聚集到建制镇以上的大中小城市和特大超大城市。而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大力发展以建制镇为主要内容的县域经济和镇域经济,有利于提升中国城镇化质量。

二、有利于减少县域人口流失

本世纪以来,中国县域常住人口数量持续减少。2000—2010年间县域常住人口减少约128万人,而2010—2020年间,县域常住人口数共减少3782万人,为前十年的29.55倍。出现人口净流出的县域个数在2010年共有1557个,到2020年则增长到1673个。

县域人口流失,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严重。流失的主要原因在于其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而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大力推进县城和建制镇的发展,为青壮年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有利于提升县域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有利于减少县域人口流失,特别是青壮年人口流失。

三、有利于减少三留人口

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即三留人口,是与当下中国城镇化快速推进相伴随的问题。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而把三留人口留在乡村,实际与县域经济不发达密切相关。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包括县城在内的建制镇发展,有利于进城农民从大中城市回到县域城镇。有利于农民从事离土不离乡的一些职业,包括在建制镇从事物流、交通、餐饮,但仍然可以回到农村,离土不离乡。农民工选择在建制镇就业,有利于减少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即三留人员。

四、有利于推动城乡融合和一体化发展

发展建制镇,开展就地城镇化是减轻和缓解大城市病的非常重要的分流渠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支撑。有利于推动城乡融合和一体化发展。

五、有利于提升乡村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通过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强化农民增收举措,用现代科技破解我国乡村产业发展滞后的瓶颈制约,有利于提升提升乡村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六、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通过提升县域经济水平,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以小农户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社会化服务为支撑,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有利于深化多渠道产销协作,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

七、有利于提升全社会土地利用效率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通过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探索建立兼顾国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利益的土地增值收益有效调节机制,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由此形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市场机制,提升整个社会对土地利用效率。

八、有利于新经济业态为传统产业赋能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突破传统路径依赖,通过发展现代乡村产业,以新经济发展范式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共享经济、平台经济、无人经济等新经济业态为传统产业赋能。

九、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通过加强中心镇市政、服务设施建设,梯度配置县乡村公共资源,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十、有利于最终消灭具有歧视性二元经济结构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特别是通过大力发展建制镇,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确保稳定就业生活外来人口与本地农业转移人口落户一视同仁,是缩小中国城乡差距,克服具有歧视性的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环节。 

640.png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