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2017-06-23 14:12:37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郭煦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堌阳镇徐场村是兰考县远近闻名的乐器村,全村有一多半的人口从事着和乐器相关的工作。在驻村扶贫干部的帮扶下,很多人从世代种地的农民变成了乐器厂的老板,还吸纳大量贫困户务工。

  走进徐场村,美好和着琴声一起飞扬。琴风路、琴颂路、琴华路……每一条街道都以琴命名,道路两边雪白的墙面上绘着一幅幅精致的山水画。几乎每一处静谧院落里都“藏”着一个民族乐器加工厂,走进去,那是热火朝天的世界。

  上世纪80年代,上海民族乐器厂琵琶制作大师韩富生来到兰考,在堌阳一农家听到主人拉动风箱烧饭时风舌发出的清脆悦耳的声音。当他得知那是由泡桐木板制成时,一阵惊喜。

  原来,适宜在沙土地生长的泡桐,因其纹理细腻、木质疏松、不易变形、抗腐蚀性强等特点,竟是制作民族乐器音板的绝佳材料。

  自此,兰考泡桐与民族乐器甚至西洋乐器结缘。

  在徐场村,60%的农户拥有自己的乐器工厂,年收入一般都在百万元以上;而剩下的40%农户的劳力则在这些工厂里打工,每月收入也不低于5000元。

  打一个电话,敲一次键盘,乐器订单从国内各大城市甚至从国外飘然而至;还是打一个电话,敲一次键盘,堌阳的各种乐器通过电商平台和现代物流,分送到各地乐器店家。堌阳人做梦也没想到,现代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元素在这里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

  不仅如此,兰考县还持续推进特色扶贫产业体系建设。比如家居制造及木业加工,在县产业集聚区,以强县为目的,完善产业链条,承接东莞家居企业集团式转移,打造品牌家居产业集群和中高端家居集群;在乡镇,对木制品发展基础较好的乡镇进行产业规划,逐步打造了6个乡镇专业园区;在农村,按照“一村一品”原则,对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村,支持发展群创产业,吸纳农民在家门口就业。

  三年来,兰考从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到建设产业集聚区、特色产业园,从小微企业遍地开花到多家上市公司落户,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兰考村民在县内务工率达60%以上。2016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1124元和9943元,比3年前分别增长10164元和4297元。

  干部驻村带头脱贫

  一切变化始于2014年。

  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帮助下,贴息贷款来了,一对一技术帮扶来了,乡村泥泞公路也得到硬化了。

  2014年开始,兰考县派出工作队到贫困村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对贫困户量身定制帮扶方案,做到村村有脱贫计划,户户有脱贫措施。

  “要想重用,先去驻村,要想提拔,必下一线。”兰考把脱贫攻坚作为锤炼干部、转变作风的主战场,先后选拔345名年轻干部,派驻115个贫困村精准帮扶。严格遵守“5天4夜”工作制,坚持不脱贫不脱钩,不拔穷根不撤队伍。

  因病致贫的62岁贫困村民徐文献,2015年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拿到10万元扶贫贷款,办起民族乐器厂,2016年实现纯利润10万元。通过民族乐器产业带动,2016年底,范场村群众人均增收5000余元,贫困户全部实现了脱贫。

  2016年,兰考县推出了“三位一体”金融扶贫新模式:从全县扶贫资金里拿出3000万元成立风险补偿金,银行按风险补偿金的10倍发放贷款额度,有了县财政的担保,原来无法贷款的贫困户就可以拿到创业的启动金。

  刚驻村时,红庙镇夏武营村帮扶干部秦趁义时常被误解,有的贫困户直接跑来要东西,有的村干部说他是“来镀金”“搞形式主义”。秦趁义不辩解,就是苦干实干。夏武营村有种蔬菜的传统,但道路极差,一遇雨雪,只能从地里背菜往外卖,秦趁义多方争取,为村里修起两条新路;为把3亩垃圾坑变成莲藕池,秦趁义三伏天跳进垃圾坑,光着膀子清理杂草……一件一件事情干下来,村民们都说,他是真驻村、真帮扶。

  领导带头干,干部比着干,群众跟着干。在兰考大大小小、各行各业的微信工作群中,大家凌晨还在讨论工作的场景屡见不鲜。兰考县长李明俊说:“兰考开会都在晚上,因为这样方便党员干部白天进村工作。”

  真金不怕火炼。2016年,在乡镇党委换届选举中,兰考提拔重用一线干部58名,其中39名是脱贫攻坚一线干部,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

  蔡松涛说:“一线经历可以让年轻干部作风更踏实,工作方式更接地气。有了这样一批干部,兰考奔小康,信心十足。”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