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2017-06-23 14:12:37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郭煦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古镇古琴 在徐场村,60%的农户拥有自己的乐器工厂,年收入一般都在百万元以上;而剩下的40%农户的劳力则在这些工厂里打工,每月收入也不低于5000元。.jpg

古镇古琴 在徐场村,60%的农户拥有自己的乐器工厂,年收入一般都在百万元以上;而剩下的40%农户的劳力则在这些工厂里打工,每月收入也不低于5000元。

    中国小康网讯 记者郭煦 豫东平原,兰考县的东坝头。黄河画下“U”形回环,转过最后一个大弯,调头北上,直奔浩瀚渤海。河南省兰考县,这个“躺在黄河故道上的地方”,风沙、内涝、盐碱,是这片土地数百年的伤痛,记载着被沙丘移动逼迫一再迁徙的兰阳、仪封、考城三地旧址,目睹了昔日“兰考大爷”逃荒要饭的窘迫与无奈。

  55年前,焦裕禄拼尽一生,发誓改变兰考面貌。55年后的今天,兰考迎难而上,打赢了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

  兰考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联系点。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兰考,叮嘱兰考的党员干部要像焦裕禄那样到群众中去,想办法让农民的钱袋子尽快鼓起来。面对总书记的嘱托,兰考立下了“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军令状。

  三年大干,引发兰考巨变。曾经的风沙盐碱地,如今已是瓜果连片、企业林立。三年耕耘,时间的底色,因奋斗而愈显厚重,被汗水浣洗而熠熠生辉。

  时间定格在2017年3月27日。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估并经河南省政府批准,兰考县成为河南省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的贫困县。

  兰考脱贫的消息一出,各大媒体发出报道,网友们纷纷对在焦裕禄精神引领下的兰考县鼓劲加油,对兰考脱贫攻坚的实践感慨赞叹。

  兰考县扶贫办主任胡良霞说,脱贫实践为干群关系的拉近提供了充足的土壤,也夯实了脱贫致富的基础。

  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表示,兰考县三年脱贫7.7万人,共产党人交出的这份亮丽成绩单,正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坚持人民至上执政理念的鲜明体现。

  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3月28日上午,在兰考县孟寨乡憨庙村,翟世栋卸下了扶贫工作队长的重担,向前来接替他的驻村干部交接工作。而就在一年前,憨庙村还有30多户人家迟迟没有脱贫,让当时的翟世栋非常着急。

  三年前,兰考县提出:干部作风是否过硬,脱贫攻坚是试金石。从2014年建档立卡到现在脱贫摘帽,全县派驻在115个贫困村的345名一线扶贫队员,因村因户精准施策,让每个村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

  兰考县委、县政府确定“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发展思路是:“五轮驱动”和“五级联动”。“五轮驱动”指的是政府推动、市场拉动、农户主动、科技带动、金融撬动;“五级联动”就是县扶贫领导小组、县直部门、乡镇领导班子、驻村工作队和贫困农户互联互动。

  在扶贫理念上,变单纯的“输血”为既“输血”又“造血”,重在培养“造血”功能。

  脱贫攻坚伊始,兰考人自问:兰考为啥穷?答案是:产业不兴,经济没有支撑。

  “兰考把脱贫攻坚与供给侧改革相结合,找准特色产业,让贫困户在家门口稳定增收,拔下了穷根。”开封市委常委、兰考县委书记蔡松涛说。

  在兰考产业集聚区,禾丰牧业有限公司流水线正在一刻不停地运转。一只只肉鸭经过屠宰、分割、包装,运往全国各地。而远在30公里外的考城镇,刘土山村贫困户陈新民也在时刻关注禾丰牧业。2016年,陈新民与公司签订养殖收购协议,一年喂养6茬鸭,年入6万元,成功脱贫。

  像陈新民这样养鸭的贫困户,兰考有3500户。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养鸭、抓鸭、搞运输、做防疫,甚至搜集鸭粪都成为当地老百姓创收增收的渠道。

  “兰考扶贫不养懒汉,不能靠在墙根晒太阳,伸着手来要救济。”兰考县扶贫办主任胡良霞说。

  三义寨乡付楼村村民郝金刚早年在砖窑干活时被砸断脚,落下终身残疾,与两个幼女相依为命,三年前被定为“兜底户”。由于长期贫困,老郝很自卑,不愿与人说话,少与乡邻往来。

  “兜底户给够补助款,也能完成扶贫任务,但只输血不造血,老郝就会一直萎靡不振,两个孩子以后咋办?”帮扶工作队和村里商议后,先帮老郝建院墙、盖厕所、添家具,在取得信任后,带他参观县里养殖场、拜访邻村养殖户,鼓励他搞养殖。

  “养它两笼兔子先试试。”老郝终于动了心。2015年7月,老郝用5000元到户增收资金买来25只优质种兔和饲料,建起兔舍。2016年,他卖出7批兔子,赚了1万多元,顺利脱贫。一向封闭的老郝“敞亮”了:“如果自己不想站,别人扶也扶不起来;如果自己想站着,别人谁也打不倒。”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