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乡村处处景 春意片片浓

2021-04-03 11:25:03 来源:人民网 作者:王丽玮 康梦琦 责任编辑:柒月 字号:T|T

编者按:英国《卫报》近日刊发《中国农村革命:建筑师拯救被遗忘的村庄》一文,介绍了浙江省丽水市蔡宅村通过发展“乡愁经济”实现乡村振兴的故事,引发国内外强烈反响。作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排头兵”,浙江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全国农民收入最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区域发展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为此,本网深度聚焦浙江的乡村振兴实践,讲述浙江万千乡村的美丽蝶变。

仲春浙江,处处明明秀秀。一场场春雨下,广袤的乡村大地生机盎然。

正值春耕大忙的浙江田野传来捷报:2020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迈过“3万元”台阶,第36年荣膺全国各省区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96:1,自1993年以来首次降至2以内;全省县域数字农业农村总体发展水平达68.8%……

诗意乡村无处不在,善美乐居跃然眼前。

湖州南浔,种粮大户在田间地头抢抓农时,享受着“拎包种田”的幸福;德清莫干山镇,四条各具特色的主题花路吸引了数万游客“打卡”;丽水九龙湿地公园,点点萤火为村民照亮了致富路……一座座景美人和的村庄,一幅幅有“点”有“面”的画卷,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落在浙江的各个角落。

趁着春光正好,农民正抓紧进行田间管护。谢尚国摄

这动人的场景背后,是一场深刻的乡村变革。

2017年,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忠实沿着“八八战略”蓝图前行的浙江,吹响了乡村振兴冲锋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统筹推进五大振兴,一幅产业旺、生态美、人才兴、人文和、治理优、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走,一起去浙江的田间地头好好欣赏这幅春日画卷吧!

一张蓝图

美丽生态绘就乡村底色

木叶动春声,荧光映星辰。在唯美悠扬的萤火虫之舞中,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第一届赏萤季启幕。活动上,演员手捧的荧光球映出了九龙湿地生态环境保育与修复后的美景,也映出了村民们致富的笑脸。

浙江是中国美丽乡村的发源地。十多年来,浙江坚定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方向,深入实施“千万工程”,“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越来越宽广,江南水乡吸引力与日俱增。

如今浙江乡村的美,是有目共睹的。

安吉余村。叶敏摄

雨水过后,气温回暖,新芽吐翠,漫山茶树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碧绿葱翠。在湖州安吉黄杜村的茶山上,采茶女手指上下翻飞,将一筐筐白茶鲜叶运送到山下。通过发展白茶产业,原本贫穷的黄杜村实现了“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相映荷花,幸福家园……”在安吉,这首村歌唱出了当地人的共同心声。自2005年“两山”理念在这里诞生以来,安吉县用实际行动描绘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丽画卷,实现了经济转型绿色发展的美丽蝶变。

风景不止这边独好。

初春时节,走进宁波奉化市滕头村,水天一色,绿荫环绕,道路两旁的乡村别墅错落有致。这个过去“草垛房、半年粮,有女不嫁滕头郎”的穷山窝,已然蜕变成“农家乐、民宿忙,游人如织共富裕”的山水田园。一片葱郁中,百姓生活富足且舒心。

丽水乡村桃花正盛开。金献光摄

近年来,浙江不断深化“千万工程”,围绕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大力创建特色精品村,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让景致如画渐成浙江乡村的共有标识。乡村从一处美向处处美蝶变,从产业同质化向差异化发展。

在金华义乌“德胜古韵”美丽乡村精品线上,游客可以在设计馆学习插花,或是逛逛石头馆、竹艺馆,亦或在各类民宿中休养生息;在衢州,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带——“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依托衢江挖掘沿线特色,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健康等幸福产业……

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景、一县一品牌。浙江致力于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大花园,去年全省培育美丽乡村示范县11个、示范乡镇100个、特色精品村300个,农村人居环境测评全国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3万元”台阶,年均增长8.6%,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一串钥匙

产业升级赋能乡村振兴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湖州市南浔区旧馆街道,成片良田已添新绿,几台无人驾驶农机正来回穿梭,一片春耕的忙碌景象。随着占地6000余亩的农业创新综合体建成,种粮大户点点鼠标就能实现田地管护,真正做到了“拎包种田”。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打好种业翻身仗”。种子是农业的“芯片”,面对浙江“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资源结构,要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必须从良种上挖潜力。

在湖州南浔,种粮大户正在进行机器插秧作业。沈勇强摄

近年来,浙江按照优质化、高效化、专门化、功能化的育种方向,走出了一条发展与保护并重的种业发展道路。

在德清县下渚湖街道,浙江水产种业有限公司繁育基地“数字化”中心,从保种、繁育到成苗可一览无余,各环节的温度、湿度,可通过传感器实时控制。“数字化是种子行业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浙江水产种业公司技术负责人高强说,世界种业正迎来以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发展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育种进入4.0时代。

发展现代农业、打造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已然成为浙江夯实乡村振兴的一把“金钥匙”,而数字农业的发展,是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数字没有形状,但在浙江乡村,人们却有着直观感受:只要一部手机,就能网罗各色数据,这叫智慧农业;消费者选购农产品时,只要扫描二维码,便会知晓它的“前世今生”,这得益于全程追溯;老百姓足不出户,琳琅好货也能触手可及,农村电商蔚然成风……如今浙江大农业中,数字化的用武之地愈发广阔。

渔民划着小舟在水面上劳作。谢尚国摄

在金华市婺城区美保龙种猪育种基地,最为人称道的,不是花园式的猪场,而是“喝着咖啡挑种猪”。这份底气,便来自于这里精细化的管理方式。

环境控制和空气净化采用智能化,供料、饮水、控温、生产性能的测定则全都实现了自动化,猪群就像生活在别墅里,不仅少生病、长得快,而且大大减少了人工,养殖效益也令人欣喜。

这样的例子在浙江乡村不胜枚举。据农业农村部组织的一项专题评估数据显示:浙江县域数字农业农村总体发展水平为68.8%,远超全国36%的综合发展水平。

一同富裕

城乡统筹促进高质小康

初春暖阳中的杭州淳安下姜村,远山含黛、溪水潺潺,石板路一尘不染,一栋栋白墙黛瓦的小楼错落有致。十多年来,当地统筹推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从偏远落后的小山村,摇身一变为浙江人口中“梦开始的地方”。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从钱江源头到东海之滨,从太湖岸边到浙南山区,浙江在“八八战略”指引下,绘就了一幅城乡协调发展的生动画卷。

去年,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1.96:1,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年家庭人均收入8000元以下情况、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面“清零”。

在温州瑞安,不少市民带上家人到油菜花田里拍照留影。苏梦璐摄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浙江着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下姜村三年前与周边两个镇的31个行政村“合并”,创新打造“千岛湖·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得益于此,一大批项目全力推进,农林基地、文创产业加快发展。去年,“大下姜”各村的集体收入同比增长140%,农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长15%。

“大下姜”的发展正是浙江省探索区域共富新路径的生动缩影。

通过开展“山海协作”工程,浙江致力于推动加快发展地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17年6月,平湖和青田两市县率先在全省范围内探索“飞地经济”,青田县265个经济薄弱村抱团参与“飞地”投资,经营收入年均可增加5万余元。同时,各区域还依靠科技创新,消弭地区差异,人才不断“上山下乡”,为浙江乡村发展注入了汩汩动能。

太极爱好者在春日里晨练。王正摄

近年来浙江乡村振兴脚步加快。去年,浙江26个县中有18个县经济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5个县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在浙江,城市与乡村正携手展示“重要窗口”。目前,全省已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同质饮水,实现等级公路、客运班车、邮站、电话、宽带等“村村通”,实现广播电视“村村响”和农村用电“户户通”,城乡融合发展高质量全面提升。

不负春光起好步,乘势而上开新局。进入新发展阶段,浙江的广袤田野,春意正浓。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