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渡大渡河:红军长征路上绝处逢生的“密钥”

2021-02-14 10:49:59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蒋松 周海波 文莎等 责任编辑:平楠 字号:T|T

“红军渡”石碑。黄刚摄

  蹲点点位

  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遗址

  历史评价

  红军在此完成强渡大渡河的壮举,使党中央和红军彻底跳出了敌人包围圈,为红军开辟了一条北上的通道,在红军长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四川日报讯 1月22日,四川日报全媒体报道组走进石棉县安顺场。大渡河咆哮着奔泻而下,86年前,中央红军夜袭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光辉一页。

  在安顺场渡口矗立着一座“红军渡”石碑,石碑旁陈列着一艘长10.5米、宽2.3米的翘首木船复制品。石棉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刘洪说:“1935年5月,红军就是用这样的3艘小木船,强渡大渡河,冲出包围圈,可以说是绝处逢生。”

  在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一组宏大的“强渡大渡河”场面展现在眼前,一张张照片、一件件陈列品、一幅幅地图,都在诉说着这段红色记忆,将我们带回1935年的那段峥嵘岁月。

   回望:兵分两路绝处生

  1935年5月,红军长征来到大渡河边,来到安顺场。红军在此完成强渡大渡河的壮举,并继续人类军事史上的奇迹——长征。

  5月24日晚,红军先遣队成功抢占大渡河南岸的安顺场渡口,夺得翘首木船一只。5月25日清晨,嘹亮的军号声吹响,在红一团一营营长孙继先的带领下,17名勇士每人配备一把大刀、一支冲锋枪、一支短枪、五六枚手榴弹,分两批次从安顺场渡口出发,驾着翘首木船强渡。

  在南岸红军猛烈火力的掩护下,勇士们趁机登岸,占领阵地。第二船勇士很快登岸与第一船勇士会合,拿下桃子湾渡口,敌人向北边山谷逃窜。

  先遣队顺利渡河后,又在下游安靖坝找到2只木船。当地77名船工“人歇船不歇”,连续摆渡7天7夜,将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的数千名红军顺利渡过天险大渡河。

  强渡大渡河关系着十万红军的生命。红一团强渡大渡河成功,有力地配合了红四团飞夺泸定桥。红军的主力渡过天险大渡河,打开一个缺口,冲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探访:大渡河上飞舟渡天险

  时值枯水期,在石棉县委宣传部、党史办同志带领下,记者从安顺场渡口出发,沿着红军渡河的路线下行。

  刘洪指着河对岸一块微微冒头的大石头介绍,“你看,就是那里!按照当时的计划,红军渡河选择的第一个登岸地点是尖石包。由于敌人的阻击,船到这个位置,没靠稳,才选择在下游的桃子湾登岸。”

  行至一草丛茂密处,刘洪突然驻足,他告诉记者,“这里就是机枪阵和炮兵阵所在的位置,有了他们的掩护,红军才能顺利渡河。”刘洪告诉我们,从安顺场红军渡到桃子湾约有2000多米,驾船横渡的时候,船夫撑篙与水流形成合力,才让船斜冲到对岸。第二次横渡时就需要纤夫把船拉回到上游。“帮助红军渡河的有77名船工,其中只有六七名会撑船,其他的是纤夫。”

  大渡河上使用的翘首木船,构造奇特,“是当地人对大渡河脾气进行充分了解后制造出来的。”他解释,“三角形造型能让船只在激流中减小阻力,保持良好的稳定性。翘首能让船工倚靠,逆向推船靠岸。”

  讲述:红军纪律严明打动船工

  红军到达安顺场时,大渡河已进入汛期,水位上涨,河面有300多米宽,水急浪高漩涡多,渡河十分危险。红军夺得翘首木船一只后,却没有经验丰富的船工来驾船,寻找当地有经验的船工便成了当务之急。否则过河几乎无望。

  “这是我爷爷帅仕高,当年21岁,是一名有五六年经验的船工。”38岁的帅飞告诉记者,当年红军渡河需要船工时,爷爷主动站了出来。

  1935年5月24日,中央红军先遣队到达安顺场。“听爷爷说,当天晚上,红军就在安顺场安营露宿,并没有惊扰当地的百姓。红军有组织有纪律,一举一动百姓都看在眼里。”帅飞说。

  根据当时情况,红军决定于5月25日晨渡河。帅飞回忆,爷爷住在安顺场的老街,不仅熟悉当地水文,而且性格沉稳、身体强健,是渡口沿岸有名的“船老大”。“一 开始,爷爷还有些害怕。”后来,深入交谈之后,再看着纪律严明的红军战士,帅仕高终于放下了心。

  5月25日清晨,在船工的帮助下,勇士们在弹雨中前进。当时河中间有一块大石头,河水在这里形成乱流,船被卷入漩涡。这里已经处于敌人的射程之内,如果被困住就十分危险。“当时爷爷和另一名船工纵身跳上石头,用尽力气向外推船,才有惊无险地通过这里。”帅飞向记者讲述从爷爷那里听来的故事。

  如今,在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中,还珍藏着77名船工的名单以及一些船工的照片。(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松 周海波 文莎 程文雯)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