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寺 :闻名鄂东的千年古刹

2016-09-28 08:15:02 来源:中国小康网 作者:王慧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清泉寺位于湖北省浠水县东南15里石岗村南。寺东有泉水,出自石壁间,原有二泉,一名甘露,一名玉液,甘美清香,因名清泉寺。

  从石岗村往清泉寺路旁的崖壁上,刻有"唐代叫□化寺,梁、宋叫清碧寺,明清叫清泉寺"。可见唐代已有寺庙,现为明、清修建。寺建于半山,寺周有围墙,山门朝南,自南北中轴线向里,依次有水陆殿、毗卢殿、荷池、大雄殿和雷音殿。中轴线两侧为厢房。寺西北角有藏经殿、仙镜台,东南部有伽蓝殿。

  水陆殿,又名天王殿,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毗卢殿,又名罗汉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歇山顶;大雄殿,始建于明永乐年间,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悬山琉璃瓦顶;荷花池为八边形,周有望柱、栏板等;雷音殿,初建于明嘉靖二十四年,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硬山琉璃瓦顶;藏经殿,面阔五间,进深一间,硬山顶。20世纪80年代,清泉寺毁于大火,但其基础尚存。

  据清《蕲水县志》(浠水县古称蕲水县,公元1935年改称浠水县)记载:邑东二里有清泉寺,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凿地得井,冽而甘,故以名寺。元末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罗田农民徐寿辉起兵反元,驻兵蕲水,毁寺建都,国号天完,年号治平。两年后撤走黄梅,后迁都汉阳,改年号为太平。近代罗田学者王葆心先生撰写的《天完亡国记》所载,更为详尽。元末,由于元朝统治者对人民残酷政治压迫和疯狂的经济剥削,激起了中原人民的极大仇恨,于是,群雄奋起,纷纷高举反元义旗。罗田徐寿辉联合麻城邹普胜、黄冈欧普祥、蕲春王普善、丁普郎等人起兵反元,9月起义军至蕲水,蕲水东北部农民纷纷响应,数日聚兵万余。于是向浠城进发,元军闻风丧胆,弃城而逃。起义军占领县城后,即在此建立天完王国(天完是在大元二字上面分别加上一横和宝盖头,意即消灭元朝),徐寿辉被拥立为帝,年号治平。并在清泉寺建国都,封该寺住持僧为宜敕官,传达天王旨意,寺内设上将军府,县城设枢密院,起义诸首领均封为要职,旬日起义军扩大到数万人。为区别元军战袍号衣,起义军一律用红巾包头,身穿红色号衣,手持红缨大刀长矛,高举红旗,故老百姓称之为红巾军。是年1月,徐寿辉令诸将分兵进军江西,攻下九江、饶州、贵溪等地,次年又攻下武昌、汉阳、安庆等地,1年得福州。1年与元军十万人大战于汉川,元军大败,起义军趁势占领潜江、枝江、监利、石首、松滋等地,军威大震。元朝为挽回败局,于1年1月密令浙江平章制使颜铁木耳,偷袭天完国都蕲水,于城北杀害王国官员400多人,天完王国乃迁都汉阳。后徐寿辉又随部将陈友谅迁都九江。后徐被陈友谅杀害。至此,浴血十年的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拉下了悲剧的帷幕。元军偷袭蕲水,作为天完国都的清泉寺当然难逃厄运,被元军捣毁,只留下相传为红巾军所栽的一棵参天古柏,供后来的有识之士凭吊起义英雄之忠魂,抒思古之悠情。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