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小时演出笑声不断 观众在《悭吝人》中 看到不一样的人艺

2024-04-22 07:48:07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王润 责任编辑:白静 字号:T|T

《悭吝人》剧照。北京日报记者 方非摄

  北京日报记者 王润

  一辆满载“包袱”的复古大篷车,一个七拼八凑的流浪剧团,一名爱财如命的吝啬鬼,一出既古典又当代的喜剧,三个小时的演出笑声不断。4月19日,由林丛、杨佳音导演的莫里哀经典喜剧《悭吝人》在北京人艺曹禺剧场上演。尽管演出讲的是“吝啬鬼”的故事,但演员们毫不吝惜奉献精彩表演,观众也没有吝惜笑声和掌声,台上台下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人艺舞台再现17世纪经典喜剧

  “亲人们、友人们、爱人们,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法国南部某地,欣赏话剧《悭吝人》!”只见北京人艺曹禺剧场的舞台变成了一个带着浓郁复古色彩的欧式舞台,还出现了一辆流浪戏班大篷车,演员傅迦既是戏班班主,同时也在“戏中戏”《悭吝人》中扮演主角“阿巴贡”,戏里戏外都是一个典型的“吝啬鬼”。

  整场演出的舞台设计与“戏中戏”的表演巧妙融合,演员们走入观众席中互动,打破传统观演关系,让观众有置身其中的参与感。剧中层出不穷的笑料和包袱,结合当下各种流行“梗”和北京人艺的历史作品,更是让观众们在会心的笑声中,与创作者和演员们共同完成了这趟喜剧之旅。谢幕时所有演员载歌载舞,更是北京人艺舞台上罕见景象,引得台下观众都跟着拍掌应和,摇摆起来。

  《悭吝人》诞生于17世纪,1959年曾作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剧目之一搬上过人艺舞台,上世纪八十年代又再次上演。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北京人艺决心以全新风格排演该剧。在创作上,此版《悭吝人》很有新意,以“戏中戏”的形式打破复杂的文本,以独具创意的叙事带领观众理解舞台形象,发掘人物内涵,通过亦庄亦谐的演绎,不断拉近角色与观众的距离。

  两位导演都是喜剧高手

  虽然大家都爱看喜剧,但喜剧其实非常难排难演,即便是流传几百年的世界经典喜剧,也有可能因为时代久远,难以让当代观众产生共鸣。因此创作者需要在挖掘喜剧内核的同时,融入新的表达,才能让经典跨越时空、地域,依然能让当代观众开怀大笑。北京人艺这版《悭吝人》的成功,离不开该剧的两位导演林丛和杨佳音。

  作为北京人艺导演,林丛从小就受父亲林兆华和母亲何炳珠两位著名戏剧家的影响。她也是情景喜剧《我爱我家》的导演之一和《家有儿女》的导演。这次执导《悭吝人》充分发挥了她的喜剧特长。

  同样能导能演的杨佳音,在各种舞台剧和影视作品中,即使出演一个小角色,也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尤其在人艺《茶馆》中扮演“唐铁嘴”,更是成为年轻一代人艺人中能够承担“接班重任”的表率。对于和林丛的首次合作,杨佳音非常开心,二位导演对于喜剧的理解非常一致。他表示自己和林丛想套用一种“戏中戏”的模式,在剧场里创造一种奇妙的感觉,快速跳进跳出,甚至有时让人分不清戏里戏外。杨佳音一点不担心观众会看不明白,“现在的观众接受信息的手段太多了,看过的戏也太多了,他们很清楚这是怎么回事儿,而且会觉得比传统的方式更有意思。”

  跨越时空却丝毫不觉违和

  《悭吝人》收获了观众的笑声掌声,赢得不少好评。有观众评价:“把一部几百年前的喜剧改得既贴切又不生硬,三个小时笑声不断,看到了北京人艺新生代演员的活力和能力。这个戏跨越时空却让人感觉一点不违和,可见好的题材在任何时代和文化背景下都有绽放的生命力。”有老戏迷倍感惊喜:“没想到在人艺还能看到荒诞喜剧的风格,也算头一回了。虽然是老剧本,但人艺这版排得挺乐呵,没有翻译腔,用新梗淡化了刻板程式化人物的僵硬感,适合合家欢路线。”还有不少观众表示:“这出‘非正常喜剧’,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人艺。”

  北京人艺院长冯远征看后非常满意,用了一连串“好看”表达喜悦之情。英达看完演出后也赞不绝口,他认为这种带点滑稽“闹剧”风格的喜剧,正是法兰西喜剧的风格。“最重要的还是台上台下这种年轻人的欢聚气氛,特别好!”


相关推荐


科学强国 绿色发展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