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村里吼秦腔

2024-02-15 09:35:12 来源:新华社 作者:谢建雯 苏醒 责任编辑:明晓 字号:T|T

  新华社银川2月14日电(记者谢建雯、苏醒)当绚丽的烟花点亮夜空,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洪广镇广荣村的乡村振兴大舞台上也开始传出高亢激昂的秦腔唱腔。板鼓、板胡、二弦等乐器的伴奏声,噼里啪啦的烟花爆竹声,以及台下观众的鼓掌喝彩声,声声悦耳,让这个甲辰龙年年味升腾。

  正月吼秦腔,过年唱大戏,这是广荣村的一项重要年俗。大年初五,49岁的村民张泽锋忙着在村口演大戏。作为秦腔板鼓鼓师,他要用鼓点指挥伴奏,提示演员切换动作,是团队里的灵魂人物。“过年唱戏最热闹、最高兴,好多人这两天不走亲戚就听戏。”张泽锋说。

2月1日,张泽锋(左)参与排练。新华社记者 苏醒 摄

  广荣村是个移民村。2014年,来自宁夏南部山区固原市西吉县18个乡镇64个村的5000多人搬迁至此。如今村子里居民楼整齐林立,文化广场、垃圾处理站等配套齐全。红色灯笼点缀下,这个移民村更像个大型城市社区。

  搬出大山,变的是不断向好的衣食住行,不变的则是村民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秦腔艺术的热爱。“有秦腔的年热闹。过去山里过年唱大戏是传统,今年春节期间我们要在村里唱三天三夜。”广荣村党支部副书记刘文平说。

  刘文平告诉记者,2018年,村里成立贺兰县荣盛秦腔文化艺术团,在县乡两级政府的支持下,剧团服装、道具、音响设备齐全,全部由村民担任的演职人员从不到20人增加到将近50人,演出剧目也从最初的折子戏增加了难度更大的本戏,专业程度越来越高。

2月1日,南俊霞为春节演出进行排练。新华社记者 谢建雯 摄

  65岁的演员南俊霞擅长青衣和老旦,是秦腔剧目《探窑》中的王宝钏、《铡美案》中的秦香莲的扮演者,也是艺术团的“台柱子”。南俊霞老家在西吉县震湖乡,受爷爷和父亲的影响,她从小就喜欢听戏、唱戏,婚后忙着种地养娃,没精力、更没心思唱戏。搬出大山后,生活慢慢变好,孩子们也相继成家立业,南俊霞把更多闲暇留给秦腔。“现在没啥负担,娃娃们也长大了,都支持我唱戏。”南俊霞说,她手机里收藏了很多戏曲,除了吃饭睡觉,听戏、唱戏几乎是她生活的全部。

  43岁的杨慧来自西吉县田坪乡,也是艺术团的实力唱将。她唱功精湛、动作到位,无论是《铡美案》中的旦角公主,还是《二进宫》里的生角杨侍郎,都能演绎。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唱秦腔是她解压的一种方式。“上班在村口的手工车间做校服挣钱养家,下班后就来排练室吼一嗓子,整个人都轻松了。”她说,大家来自不同乡镇、村子,过去会觉得生疏,现在天天在一起排练,人与人的距离更近了。

2月1日,杨慧正在为春节演出排练。新华社记者 苏醒 摄

  据艺术团团长贾学智介绍,艺术团在当地已小有名气,经常在外演出。他平时没戏时从事外墙保温,有戏时组织排练、保障后勤。“累并快乐着。”他说,春节期间,艺术团受邀到各乡镇和村子的秦腔演出能有10场次。

  刘文平告诉记者,除了秦腔剧团,村里还组建了三支舞蹈队,逢节日节点村里还常态化举办篮球、羽毛球等体育赛事以及象棋、广场舞等文娱活动,群众都积极参与其中,村里文化氛围更浓,凝聚力也更强。

  “过去我们办村晚,总为征集节目发愁,节目质量也不高。现在歌曲、舞蹈、秦腔、小品、相声啥都有。台下观众多,全村都动员起来,自发加入秩序维护队、后勤保障队,开运动会我们还有自己的啦啦队。”刘文平说。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