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尖舞出力量!《热血当歌》讲述国歌背后的故事

2023-06-01 09:46:10 来源:文汇网 作者:宣晶 责任编辑:李煦 字号:T|T

  青春遇知己,热血赋长歌。5月31日晚,民族舞剧《热血当歌》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上演,角逐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该剧讲述《义勇军进行曲》诞生背后的故事,呈现一场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

  “国歌创作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我们想通过肢体语言和舞台营造让观众走近那个时代。”《热血当歌》总导演之一马波表示,剧中展现了中华民族危亡之际各个阶层的人物状态,希望观众能读懂先辈们的选择。“他们将个人命运融入滚滚的革命浪潮,用热血书写了进步青年的追求与担当。”

  “戏中戏”“倒计时”,巧构思让角色更显生动立体

  大幕开启,上世纪30年代上海滩的生活画卷在舞台上徐徐铺展,将观众带入战火纷飞的年代。《热血当歌》的故事以长沙县东乡茅坪田家塅出生的田汉为切入点,围绕《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田汉、曲作者聂耳,以及中共地下情报人员、田汉妻子与作词家——安娥三人展开。他们目睹民众的苦难挣扎、国家的内忧外患,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用文艺作品为劳苦大众和抗日救亡发声,最终创作出《义勇军进行曲》,唤起民众为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自由、解放奋起抗争。

  在戏剧结构上,创作者独辟蹊径,在主线剧情中插入三场颇具深意的“戏中戏”,对角色的刻画更为丰富立体。1930年6月,田汉根据法国小说《卡门》进行改编,创作出的同名戏剧作品。舞剧插入这段“戏中戏”,不仅塑造向往自由的现代女性形象,还表达了田汉对中华民族实现自由、平等的渴望。1934年5月,聂耳和田汉共创中国第一部新歌剧《扬子江暴风雨》,描绘码头工人与日军进行殊死斗争的动人故事。舞剧巧妙运用舞台装置里的绳索,借助牵、拉、缠、拽等肢体动作,呈现工人的艰苦生活,并以他们为国捐躯的壮举感染着观众。最后一幕“戏中戏”则再现了1935年田汉编剧的《风云儿女》,以艺术化处理弱化男女情事,而着力反映时代的风起云涌。“比刀剑更锋利的是正义的笔尖,比炮火更激昂的是热血的旋律。”编剧冯必烈说:“抗日救亡是一个宏大的题材,我们这部作品主要呈现了青年在文艺战线上的奋斗。‘戏中戏’不仅呈现了《卡门》《扬子江暴风雨》《风云儿女》等作品的创作历程,也刻画了向往自由平等的革命者形象。”

  此外,《热血当歌》还布下一条暗线,以倒退的舞蹈动作暗示抗日救亡的急迫性。“民族的命运始终处在‘倒计时’的状态,随着小报童和聂耳的相继死去,情绪不断紧绷着,直到以田汉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发出‘最后的吼声’。”《热血当歌》总导演之一李世博表示,“我相信,观众能感受到从压迫到爆发的节奏感。”通过精心设计的层层铺垫,全剧故事在跌宕起伏中进入高潮。当壮怀激烈的《义勇军进行曲》问世时,演员们一步步坚定迈向舞台最前端,全场高唱国歌,台上台下共谱一曲时代颂歌。“《热血当歌》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血雨腥风、动荡不堪的战争年代,深切感受到先辈们不屈不挠、不畏艰难的爱国情怀。”95后观众刘畅说。

  国风雅韵融合海派风韵,共谱“热血抗战”的精神内核

  田汉出生在湖南,舞剧《热血当歌》为他度身定制了湘剧高腔和长沙弹词。“戏腔鼓点展现国粹风华,不仅贴合主人公戏曲作家的身份,还表现出铮铮铁骨的湖湘文人形象。”马波说。

  《热血当歌》的主要故事发生地在上海,舞剧既体现了湖湘文化底蕴,也融入了不少海派文化元素。马波告诉记者:“田汉曾创作过多部具有海派特色和江南韵味的作品,我们通过现代审美在剧中一一呈现。”经典名曲《四季歌》根据苏州民间小调《哭七七》改编,田汉重新填词,将原本女子悼夫的悲情诉说,改成了“血肉筑出长城长,侬愿做当年小孟姜”的词句。舞剧中,《四季歌》舞段唯美动人,女子群舞或坐或站时,头、胯、腿交错构成三道弯造型,塑造恬静温柔的形象。舞台后方,手持琵琶的评弹女子凸显江南风韵;舞台前场,田汉与安娥跳起动情的双人舞——爱情、温情与江南风情融合,共同编织出“热血抗战”的精神内核。

  《热血当歌》2021年首演以来,仍在不断打磨。“这三年里,主创团队边演边改、边改边演,对剧目进行修改提质。”据该剧艺术总监、湖南省歌舞剧院董事长杨霞介绍,《热血当歌》注重以情动人,体现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