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应桂:让民间艺术在程式化制作中不断创新

2019-11-16 19:24:3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赵秋丽 冯帆 责任编辑:王靖羽 字号:T|T

  【爱国情 奋斗者】

  走进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单应桂的书房,种类繁多的绘画书籍摆放在书架上,令人目不暇接。《风清雨露》《荷随风舞》《风中展姿》……只是看这些作品的名字,一幅恬静美丽的田园风光图便跃然纸上。这本小册子里的200多幅写生作品,是今年7月到11月单应桂记录的自己院里的荷花从最初打苞到最终残败变为莲蓬的全过程。翻阅欣赏这些作品,不仅让人惊叹于单应桂精湛的绘画技艺,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86岁的她依然乐观豁达。

  “每天坐在院子里观察它们都可以发现与前一天的不同之处,它们都是我创作的灵感来源。”单应桂很享受每天与荷花“对话”的时光。

  20世纪50年代,单应桂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成为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等大师的学生。走出学院后,她却将绘画方向瞄准民间艺术——年画,继承发展优秀的年画艺术,探索一条工笔、水墨与民间年画水乳交融的画路。

  在单应桂6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三条主线贯穿于她的作品:对人民和生活始终不渝的热情,对继承和发扬民间艺术坚定的信念和对当代女性形象的关注。

  单应桂首次与年画结缘,是在中央美术学院读大二的时候。1958年,老师要求同学们以“和平”为题目作画,这一主题让单应桂童年农村生活的记忆重新浮现,她以两个丰腴的母亲分别抱着一个挥舞双臂的胖娃娃为主要内容,画出了一对门画《和平幸福》。当交上这份作品时,单应桂内心非常忐忑,却意外得到了老师李可染的认可。这幅作品不仅被选中参加了世界青年联欢节画展,更让单应桂与年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