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技术 从“观”到“赏”的桥梁

2017-09-07 08:36:32 来源:人民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吴月冉 字号:T|T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中国艺术品。

  意大利的乌菲齐博物馆藏米开朗基罗的作品。

  敦煌研究院近年来一直在做敦煌壁画的数字图像采集。

  最近有一系列的消息:台北故宫博物院开放了七万张文物图可免费下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开放了37.5万件高清图像资料并免费下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开放35.3万卷中文善本古籍的高清图像、插图中的罗汉像可看清每一笔的细节。还有意大利的乌菲齐艺术博物馆很早就开放了藏品资料、其图像的分辨率达到4000万~1.5亿像素。据称可无限放大。

  曾几何时,拥有图像采集权和专业技术的日本二玄社的古代绘画复制品,成为专业院校学生的主要学习的临摹品。如果古代绘画的数字图像的开放,对艺术家和研究者,无疑是最大的福音。

  数字化技术的共享为“艺术”带来了什么福利?为大众艺术普及具有什么意义?广州日报记者采访了广州美术学院王见教授。他长期的美术馆工作经历以及长期从事中西绘画的比较研究,他的观点对艺术藏品如何进入当代生活具有启发意义。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运成

  广州日报:您长期在美术馆工作,据您了解,艺术藏品对中国公众开放的现状是怎样的?

  王见:相对而言,中国数字化的技术对中国艺术的贡献和意义还比较迟钝。因为中国很多重要艺术博物馆的很多珍贵藏品还封存在库房。

  中国艺术藏品对公众开放的历史还不长,艺术品欣赏由贵族转为民间的时间也很短。此外,艺术品的天价拍卖更让民众对“艺术”心生“高山仰止”之感。因此大众主要还是想去故宫走走——看看皇帝的园子就算了,艺术藏品可看可不看。之后,大家又对敦煌的洞子有了兴趣——这让敦煌研究院叫苦不迭。其实壁画也是可看可不看,多数观众只是慕名而来的一趟旅游。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