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这五年:重塑当代书法的精神高地

2017-08-22 07:35:06 来源:人民网 作者:陈洪武 责任编辑:朝画西施 字号:T|T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当代书法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强劲动力,各个层面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其间各种思潮、流派精彩纷呈,人才辈出,书法队伍日益壮大,“书法热”持续升温,经久不衰,书法艺术以独特的生命张力,成为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在近四十年的历程中,当代书法大致经历了复苏发展、创变探索、回归传统、崇尚经典四个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书法还经历着两大史无前例的变革与冲击:一方面,印刷技术空前发达,古代珍贵碑帖借以广泛流传,使得当代书家的眼界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开阔,为我们全面借鉴传统、深入经典提供了条件与可能;另一方面,电子技术日新月异,键盘取代手写,毛笔脱离实用,书法渐渐淡出日常生活,审美能力隐然退化,书法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形势堪忧。

  在文化生态发生剧烈变革的大背景下,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很年轻,当书法成为一门纯艺术时,书法界显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准备不足。新时期以来,高等书法教育为书学研究提供了理论与人才支持,但当代书法批评与研究领域还明显滞后,特别是科学的“当代书法评价体系”至今尚未建立,学术界对此缺少深入的讨论与争鸣。由于缺乏方向性指引,一些书法家和爱好者陷入审美上的茫然与困惑,盲目跟风和作品雷同现象屡见不鲜。有的书家急功近利,热衷形而下的技法锤炼,忽视形而上的精神锻造和心灵陶冶。书法文化内涵日益缺失。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书法界各种活动包括展赛、笔会等林林总总,甚至走穴、炒作、代笔等风潮席卷而来,形成一个巨大的浮躁漩涡,裹挟着书法行业进入名利怪圈,难以冷静思考。市场机制虽能激发书家的创作热情,然而一旦书法被商品属性牵着走,其艺术性、文化性和社会性都必然损减。如果沉迷其中,就会偏移方向,缺少对书法艺术深层次的探寻与构建,其最大弊端便是书法精神滑落和文化衰减。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