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没有台词的“默剧”:和以肢体动作取代语言的哑剧一样吗?

2017-07-22 08:51: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上官云 责任编辑:邓丹凤 字号:T|T

图片来源:天桥艺术中心官网截图

  一名或者数名演员在台上,有丰富的肢体动作,但却没有过多语言……这就是默剧。场景或许单调,但却很能引发观众的欢笑与思考,喜剧大师卓别林,就曾表演过多部优秀默剧作品,广受好评。记者此间从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官网看到,在八月的演出剧目中,著名默剧作品《斯拉法的下雪秀》定于八月底上演,该剧曾获得爱丁堡艺术节评论奖等多个大奖。那么,默剧起源于何时?演员们又是怎么靠肢体语言、音乐来撑起一台出色的戏剧呢?

  据公开资料显示,默剧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已经有了默剧。一般来说,默剧的演员不能说话,通过肢体动作表达感情、推动剧情发展,但可以有笑声、哭声,有时还会借助旁白来完善情节。这就对演员之间表演的默契度要求较高。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之后,到了18世纪,默剧成了英国最风行的戏剧形式。

《斯拉法的下雪秀》海报。图片来源:天桥艺术中心官网

  按照不同表演方式,默剧又分为白脸默剧、小丑默剧、面具默剧等等。不过,默剧有一个比较大的缺憾:由于较少借助语言,对视觉效果追求比较高,一台默剧表演下来,花费会很高,所以,风行了一段时间后,默剧最终被后来兴起的现实主义戏剧取代。

  单从表现形式看,默剧和号称“以肢体动作取代语言”的哑剧是一样的。但有专家认为,二者内涵还是有不同的,默剧之“默”,指的是沉默与默契,并非否定语言功能,相反,正式要通过舞台形式来表现戏剧“非语言性”的意境;但哑剧的“哑”指的是“无语言”,前提是否定语言功能,纯粹使用肢体动作来演绎戏剧,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